




■ 文/记者 曹香玉 图/朱亮
孙鸿银, 现任天平街道“宝怡乐”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宝宝阿姨”。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优秀志愿者。
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2017 年一支致力于服务居民、温暖社区的“宝怡乐”志愿服务队成立了,陆陆续续已有20多人加入, 团队成员平均年龄65岁, 他们和“宝宝阿姨”一起活跃在社区中,牵挂着社区里老人、外来务工者和公租房年轻白领等各类人群的冷暖。
她初心不移,数十年如一日,以暖心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她荣获2021年徐汇区道德模范,她所带领的“宝怡乐”志愿服务队获得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她和团队的优秀事迹先后多次被央媒、市媒广泛报道。“宝宝阿姨” 获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提名奖。
“宝宝阿姨”孙鸿银夫妇俩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双手,为社区内的“老老人”们编织了一张温暖的亲情网。
重塑幸福绿荫庭院
在永嘉路485弄居住着张医生夫妇。 张医生的老伴因心脏健康问题而植入起搏器,医生建议她餐后进行适量的散步以促进康复。原本,他们居住的一楼小院是两人常散步的地方,院内有一株70年前他们亲手栽种的小树苗, 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了岁月的流转。然而, 随着树木的根系日渐发达,树根已穿透石板路,使得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给老人的日常行走带来诸多不便。
一次走访过程中, 孙鸿银得知此事,在“满意在徐汇·服务在基层” 走访活动中提了出来, 表达为老人解决实际困难的迫切愿望。 与会的人大代表及街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情况整理反馈, 并联合区绿化局和房办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
经过数日不懈的努力,大树得到科学合理的修剪, 既保留其蓬勃的生命力, 又使小院恢复平坦与整洁。
风雨无阻的陪伴
永嘉路486弄住着一对年迈的夫妇———沙老伯和他的老伴。 沙老伯前些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状况不尽如人意,行动极为不便。更困难的是,他每周需要前往医院接受三次中医理疗, 对于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就在这时,“宝宝阿姨” 夫妇伸出了援手, 他们主动承担起接送沙老伯的重任。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孙鸿银依然准时到达沙老伯家中, 护送他前往附近的中医诊所进行金针治疗。 为了确保沙老伯的舒适和安全, 孙鸿银提前准备好了雨伞等必要用品。一路上, 她小心翼翼地推着沙老伯,不时询问他的感受,确保他在途中没有不适。
无论是烈日炎炎, 还是风雨交加,“宝宝阿姨” 夫妇都会准时出现在沙老伯家门口,用轮椅小心翼翼地推着沙老伯,一步步走向医院。 这份坚持与执着, 一直温暖着沙老伯和其家人的心。
紧急时刻的守护
而在永嘉路不远处的495弄, 孙鸿银和余老伯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几年前,余老伯经历了心脏搭桥手术, 身体状况一直需要特别关注。去年夏季,连续的高温天气给老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考验。某一天,余老伯突感身体不适,情况危急。在这关键时刻, 孙鸿银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立即赶到余老伯家中, 协助他家人将余老伯安全送上救护车。 待余老伯情况稳定后,她仍放心不下,傍晚时分又前往探望, 用关切的话语和实际行动给予余老伯及其家人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在天平街道太原居民区活跃着像“宝宝阿姨”孙鸿银夫妇俩这样的特殊志愿者“小老人”。他们是社区中相对年轻的老人群体, 却以非凡的爱心与责任感, 成为高龄及生活困难老人最坚实的后盾。这些“小老人” 们通过成立“小老人俱乐部”,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去帮助社区中的“老老人”,展现邻里间深情厚谊。 孙鸿银夫妇俩的故事, 只是太原居民区“小老人俱乐部”众多爱心行动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里, 每位成员都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为社区的老人们贡献着力量,传递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