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梧桐区’,我知道!我最喜欢‘梧桐区’! ”和记者聊起“梧桐区”,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马巍有很多话要说,自从三年前在永康路开出第一家NONNA诺奶奶面包店,如今连锁店已经超过10家。
500米开外的永嘉路,同样喜欢“梧桐区”的西西里岛老乡Alex 开了一家Amuni Gelato冰淇淋店。
让两位来自意大利的新上海人喜爱的“梧桐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也深得上海本地人和八方游客喜爱。在永乐汇门口的13DE MARZO咖啡上海首店,为了一杯装饰小熊玩偶的咖啡,游客一边用粤语、英语等各种语言惊呼“要等80分钟”,一边心甘情愿地继续等待———这,就是宝藏街区的魅力吧!
“打卡经济”背后的流量“密码”
没有大型商业体, 只有约180家沿街商铺,却能吸引日均三四万的人流,带来每年过亿的税收———近几年来,城市更新和业态更新让武康路-安福路街区(下文简称武安街区)一举成为沪上人气最高的“亿元街区”之一,走在这里,总是能“猝不及防” 就邂逅一种没见过的新业态,或者邂逅一场出乎意料的品牌快闪。
湖南街道营商办主任刘婧说,近两年来许多著名品牌选择在武安街区举办快闪,去年的阿玛尼快闪、路易威登发售杂志等限时活动轰动全城,今年一季度已经举办蔻依香氛“荒木玫瑰限时书店” 等 10 余场快闪,ZARA×黄油小熊快闪店等还因为深受欢迎延期三个月结束。
这些“人无我有”的新型业态吸引了喜欢明星的、喜欢拍写真的、喜欢晒朋友圈的、喜欢尝鲜的……各类年轻人前来打卡。
“咖啡杯不落地” 计划背后的营商“密码”
伴随着过境240小时免签等政策利好,衡复风貌区正成为境外游客打卡上海的重要目的地,武康大楼、安福路更是必到之处。 下午, 武康路安福路口Harmay话梅市集一楼座位外的台阶上也坐满了各种肤色的游客,齐刷刷面对马路而坐,毫不介意端着“长枪短炮”的老爷叔怼脸拍照,让“望洋眼”这句上海话变得具象化了。
仅武安街区日均就有三四万人流量,这给属地街道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衡复风貌区以老建筑居多, 道路也不宽,为了兼顾商旅文体展统筹发展与居民生活,刘婧说,她几乎有街区所有商户负责人的微信,并和营商办的同事们隔三差五去“citywalk”,了解商户需求,也帮企业牵线搭桥、碰撞火花,例如帮服装定制企业寻找展示空间,给餐饮企业和上海交响乐团跨界合作牵线, 也要协调商铺在进行装修等时兼顾周边居民生活。
居民喜欢闹中取静,商家喜欢熙来攘往,“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共治委员会”就是大家求同存异、 融合发展的一个桥梁纽带。居民代表、商户代表、游客代表等都可以对街区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头脑风暴”出许多创新做法,覆盖100余家咖啡店的“咖啡杯不落地” 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 湖南街道上线了一款垃圾清运预约小程序,商户可以随时预约上门清运垃圾,20分钟内就有环卫车到店收取;同时,推动沿街饮品店加入“咖啡杯不落地”计划,消费者可以将用完的咖啡杯、冰淇淋杯等交给任意门店回收处理,既不用拿着纸杯一路找垃圾桶,也不会造成街面垃圾桶外溢污染环境,让居民、游客、商户得到了“三赢”。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