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文菁 陆海捷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2月19日新学期开学首日下午,“家门口的博物馆·2024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首批航天科普大使、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新闻中心主任吕晓戈为同学们带来了《传承航天精神,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科普讲座,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什么会爆发俄乌战争?现代战场有哪些特征?青少年能为科技强军做什么?吕晓戈将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航天四老”的故事娓娓道来,同学们在吕晓戈的引导下回望过去,感悟老一辈航天科学家精神,体会航天优良传统,汲取榜样的力量。 课程中不仅有同学们感兴趣的导弹理论知识,还结合当下国际时事热点,让同学们用学习到的导弹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强军卫国的重要意义。 深入浅出的讲解, 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也让同学们感受到航天精神的力量, 激发青少年热爱航天、崇尚科学、报效祖国的热情。
据介绍,“家门口的博物馆· 2024红色文化进校园” 主题活动,将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材,引领青年一代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力量,是徐汇区致力于红色文化教育、坚持铸魂育人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徐汇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坐落着许多重要的红色场馆,包括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还有夏衍旧居、邹容纪念馆、张乐平故居等与红色革命文化相关的文旅场所;曾涌现出一批批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儿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2020年起,徐汇区文旅局、徐汇区教育局联合光启博物馆联盟,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青少年博物馆研学项目。 作为徐汇区政府实事项目, 该项目将优秀的博物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专为6—15岁青少年群体开发高质量、创新性、示范性的文旅项目,目前覆盖20家不同主题的中小型博物馆,主题涉及四史教育、红色记忆、人物传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常科普等。 自2022年起,《家门口的博物馆》 项目开始尝试以馆校联动方式,推行博物馆进校园巡展和“一馆一校”德育美育课程,共超过70场,覆盖30余所学校。
此外,徐汇区还积极参与到上海市“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 等群众性主题教育中,在徐家汇地铁文化长廊打造红色基因特展,开发红色场馆特色研学课程, 策划红色旅游线路,打卡红色地标,多元化地呈现博物馆红色主题教育的成果,努力激活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史教育可见可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