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在区拆违办和区城管执法局的指导和支持下, 天平街道不断优化拆违体制机制, 切实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深入细致推进落实拆违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辖区违建控新减存。
“拆违”:腾出“民生”微空间
伴随着阵阵敲打声,康平路193号的10处违建终于被拆除了。这栋衡复直管公房为一幢3层花园住宅,解放后,像上海许多花园洋房一样, 康平路193号住进了12户居民。 慢慢地,小区居民利用周边的公共空间进行违法搭建,在花园里搭建的违法建筑越来越多,一间挨着一间,高高低低,共有10多间。 或用于搭建防盗门窗,或用于改造成停车间,或用于堆放杂物,现场脏乱差,昔日美丽的花园隐藏着巨大的消防和治安隐患。
天平街道拆违办在调查摸底的情况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居民区党总支协同整治,多次上门对当事人进行约谈, 讲清违建存在的安全隐患。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当事人配合拆除违建。经沟通协商,天平街道提出人性化“助拆”,打通公共区域的“堵”点。
“排危”:去除“伤疤”造福于民
永康路142弄20号违建,地处位育初级中学的西南角,依学校围墙而建,建设年代久远,历史成因复杂,加之紧邻小区公共通道,既影响校园周边安全,又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针对三间近60平方米的违建房屋,天平街道紧盯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管控提升,瞄准新学年即将开启的窗口期, 克服原有建筑结构情况不明、 管线排布复杂等不利因素,组织力量反复研讨、优化方案,在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 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天平街道于年初正式启动了对永康路142弄20号的违建拆除工作, 并且在完成该址违建拆除、垃圾清运工作后,秉持听民意、解民忧的原则,拆违后立刻启动相应的空间完善提升计划, 在小区内新建了一个非机动车停车棚。
下一步, 天平街道将不断巩固前期治理成果,逐步消除存量无证建筑、全面拆除重点类型无证建筑、 坚决遏制新增无证建筑,用拆违赋能衡复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来源:天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