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娟
资管新规自今年起正式实施,随着存量整改工作收尾,银行理财也全面进入了净值化时代。 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出现波动,“破净”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需改变以往对银行理财“保本、刚兑”的观念。
与此同时,市场也迎来了积极信号。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 针对当前市场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作出明确表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统计显示, 截至3月14日, 全市场28807只理财产品中,破净的达1833只,占比为6.36%。涉及的机构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资理财子公司,也有一些中小银行。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业内人士认为,一是因为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在下降, 二是因为权益市场波动较大。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比例在提高,但产品的赎回压力不会太大。
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 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达122.19万亿元;投资者数量达8130万个,创历史新高,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23%, 投资者呈现出风格相对保守、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特征。
业内人士强调,市场阶段回调不影响长期投资的配置价值。投资者不宜纠结于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机会。
业内人士还表示, 理财产品的净值随所投资的标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可以理解成“浮亏”“浮盈”,只有在投资者赎回或产品到期时才会真正变为实质性亏损或盈利。 建议投资者在充分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 不过分聚焦短期波动,拉长期限看待产品表现。

银行理财净值化时代应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