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核酸检测” 成了上海人生活中的主题词。 3月17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 收到了一项来自校长张悦颖的特别任务———“核酸检测中,如何让大家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到指定采样点开展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呢?同学们,欢迎你参加这个方案的征集活动,方案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表形式, 当然如果你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制作一份表格,设计一个小程序那就更好啦! ”
前不久,轮到小乐家所在的小区核酸检测时,已经是深夜。由于不知道“大白”们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居民提前下楼等待,小乐觉得,这既让人心焦,还有点儿不安全。 他又看到,由于已经快到了休息时间,为了确保每户人家都能接收到核酸检测通知,居委会志愿者们每一楼、每一户地跑,挨个通知。“我觉得他们非常辛苦,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小程序帮助他们。 ”乐梦晨说。
然而,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没人能帮他的忙。小乐的爸爸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副领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援藏医生乐飞, 小乐上一年级开始,就只能和“云爸爸”通过视频聊天,讲故事; 小乐妈妈也是医务工作者,在一家医院实验室工作, 疫情卷土重来,小乐的妈妈和同事们工作量陡增,每天“朝六晚六”,工作的脚步一刻未停歇。
这个平日脑袋里充满奇思妙想的男孩,从宝贝箱里搬出存货,开始想办法。 宝贝数量有限, 都是他平日里囤的———“学校上micro: bit编程课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一块主板,我参加编程校队,老师又发了一块主板,箱子里还有一个蜂鸣器,所以我就想到,可以把他们用起来!”小乐设想,如果志愿者手里有一个发射器,每家每户装一个有蜂鸣器的接收器,只要发射器和接收器使用同一个无线组, 就能相互连通了!一幢楼使用一个密码,志愿者像开电视遥控器一样,按一下就能通知一幢楼。
“疫情期间,我关注的不是他的成绩,而在于这样一段独立成长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很珍贵。 ” 乐妈妈告诉记者,上一次疫情期间,小乐才一年级,还有些手忙脚乱;但这一次,孩子明显长大了———白天只有奶奶在家陪他,小乐不仅自己在iPad上设好了好几个闹钟, 提醒直播课开始时间和自己休息眼睛的“望远时间”;打印、交作业等所有事情,也全部自己来。乐妈妈觉得,“可能因为我们不得不‘放手’,孩子反而有了更多的成长可能。 ”
其实,小乐也说,自己的小装置,还只是个非常初步的想法,遥控距离、精准度等问题都需要向老师请教。 但在校长张悦颖看来, 孩子们的这份小任务,重要的可能并不是结果,而是一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情。
(来源:新民晚报 陆梓华)

爸爸援藏 妈妈抗疫
男孩“解码”防疫通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