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会雄 陆海捷
五年前,一老媪因交通事故被撞身亡,却因身份成迷久久不能入葬……五年后,徐汇交警多方借力,疑云消散,老媪骨函终得入土。
“五年了,终于知道妈妈的下落,她可以入土为安了! 太感谢徐汇交警沙警官、朱警官了! ”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死者身份成谜,尸骨无人认领
2015年10月11日10时11分许,徐汇区中山南二路、漕溪路附近发生一起重型自卸货车撞击行人、致一名身份不明的老年女性死亡的交通事故。 该起事故案情并不复杂、责任认定也较为清晰,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警方认定大货车驾驶员负事故主要责任。 然而一直无法确认死者身份成为了处置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碍。
为慎重起见,徐汇交警支队指派了业务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的沙龙根、朱立两位民警负责侦办,但在科技侦查手段尚不普及的五年前,两位民警只能采取传统办案方式。 一方面,查访死者生前的出行轨迹,初步判断其居住地,划定生活范围,开展对案发地及可能的生活范围的走访排查、张贴寻人启事。 同时,在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扩大寻查范围;另一方面,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发布内部协查通知。 可惜,经过多月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方法均未见效,死者身份成迷,骨灰暂存民政部门,等待家属认领,这一等就是五年。
一段经年累月的追查五年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五年中,肇事驾驶员因交通肇事罪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这起没有真正完结的交通事故, 一直是沙龙根、朱立两位警官的心头遗憾。
“中国有句老话:入土为安。 我们也希望尽自己所能,让死者能够早日得到安息。 ”承办民警朱立说。
五年来, 沙龙根与朱立始终没有放弃查找死者身份的希望, 一直在日常工作中、走访中注意收集相关信息。 每个月他们都要跑一次分局刑科所,利用提取的死者生物痕迹信息, 比对失踪人口数据库,尝试更专业、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一有时间,就以案发地为中心,逐个走访居民小区,足迹遍及徐汇区及周边数十个居民小区。多方打探,各方寻查,虽然始终没有这具无名女尸的丁点消息, 但沙龙根、朱立坚信,此案总有终结的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5月,当民警再次赴分局刑科所比对失踪人员信息时, 公安系统内的多个数据库已重新整合,并新增了自动比对照片功能,通过系统智能比对, 发现本市梅陇地区居民袁某与死者高度相似, 案件出现重大转机。 民警立即联系袁某某的两个儿子,并采集DNA信息进行比对,最终确认死者就是二人的母亲袁某。 而这些年,兄弟二人也一直在苦苦寻找母亲的下落。
五年来,只要有时间,兄弟二人就会去找线索。 经常有人提供走失老年人信息, 他们就会去求证。 有一次哥哥得到信息,没有时间去,就委托弟弟去,弟弟开着电瓶车,出了交通事故,把腿摔骨折了。一次次的求证,一次次的失望。兄弟二人一开始心情是很焦急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变成了失落。 他们觉得没有办法去面对已故的父亲,母亲多年的生死未卜对于他们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 如今,兄弟二人终于如释重负,对徐汇交警感激不尽。
至此,搁置五年的案件终于云开雾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目前,袁某家属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死者不久将入土为安。

AI大数据助力 五年悬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