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 冬阳里我们几个老友结伴又游青浦金泽水乡。多年不见,人称江南第一桥乡的金泽在朝霞里恰似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乡姑,恬静而清秀,低调而淡雅,全然没有那种过度开发的风尘味, 依然沉浸在原汁原味水乡的难能可贵的静谧中。
建于元代的迎祥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全长34.25米,宽2.14米。当年建桥的主事者别具匠心将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 最让人惊叹的是:托住桥面的竟是令今人称奇的五根25厘米粗的楠木梁, 而且是奇货可居的金丝楠木,这肯定要让古木收藏爱好者大跌眼镜了! 一般石桥大都有桥栏和桥阶,可它别具一格。 当地一位长者答疑解惑,因为当时元代有骑兵经常疾驰过桥,所以就“因陋就简”了。迎祥桥桥体略呈弧状,横跨水面宛如长虹卧江,因此颇为轻巧,迎祥桥旁小花园里,“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苍劲大字是钱君匋先生所题,钱先生是著名书法、篆刻大家,他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而被当地人称之为“雌雄桥”的如意桥和放生桥,因为两桥相映,也是水乡有故事的桥。
建于元代, 明崇祯年间重修的如意桥,是金泽镇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如今依旧宝刀不老。如意桥桥面雕凿盘龙和如意图案,桥拱倒映碧波,端的是虚实相接水乡特有的最真实的写照。 有桥必然有故事,据说明朝军师刘伯温曾作一联赞曰朱元璋:“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 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反映了天下百姓人心渴求和平,国泰民安的心愿。而相距不远建于明代的放生桥,因桥下是放生河,当地人称之为放生桥,就像沪上诸如苏州河,那桥一定名曰苏州河桥一样,属于顺手拈来的“复制黏贴”。
想想也是感叹,“江南第一桥乡”之称的金泽, 在下塘街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并列的五座古桥, 竟然跨越了宋、 元、明、清四个朝代,可谓是“四朝古桥一线牵”了,说是桥乡一定是实至名归。 眼前被称为普庆桥是1999年建造, 在古桥一族里绝对属于“小字辈”新桥。 因为金泽桥乡名气太大,她一定是跻身慕名来金泽轧闹猛。 这仿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的木拱桥,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全桥由 64 根拱圈木和 5 根横梁木组成拱圈,其上再复以 60 根拱形木形成 X 形网状结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和当代能工巧匠的匠心,灿若彩虹和锦带。 当年美国电视公司完成拍摄任务后,为《中国虹桥》节目需要制作的虹桥,就这样永远“落户”在金泽,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
记得读过诗人卞之琳脍炙人口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倘徉在霞光里的金泽古桥,这烟雨朦胧江南第一桥乡,你是否有诗人笔下的意境:你站在桥头凝望着远处秀美的湖光水色,而同样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将你纳入水乡的景色之中,陶醉在水乡中的你不知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金泽水乡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