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
近日,本市多日有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个地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而佩戴口罩也应该避免十大误区。
一是不佩戴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织物口罩防护性能有限,不建议疫情期间使用。N95口罩防护等级较高,日常生活无需使用。
二是戴多层口罩。 只需正确佩戴一个合格的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就能达到防护效果。
三是错误区分口罩正反面。 一般而言,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颜色较深、鼻夹在外的一面为正面。
四是口罩未包裹口鼻。 口罩需包裹口鼻部,方可起到过滤空气、阻隔飞沫的作用。
五是鼻夹不贴合导致漏气严重。 若未根据鼻梁形状压好鼻夹则容易漏气,而空气未经有效过滤等于无用。
六是摘口罩时触摸口罩。 脱口罩时捏住口罩系带取下即可,不要与口罩内侧、外侧接触。
七是接触公共部位后不清洁双手就脱戴口罩。 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如不及时清洁双手,容易通过接触造成感染。 口罩是和脸部直接接触的物品,脱戴时更要保证手部清洁。
八是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 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潮湿或被微生物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可每天更换。
九是在排队时、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场所不戴口罩。排队做核酸检测或身处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场所时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要摘口罩后喝水或者吃东西。
十是在人群密集场所摘下口罩咳嗽或打喷嚏。 如果周围无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纸巾遮掩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 如果身处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不要摘下口罩。 待方便时,及时换。

佩戴口罩应避免十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