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学高二(3)班 王韵菲
历史多存于残血如火的战场, 家国精神的凝聚与沉淀化为长河奔腾不息, 英雄的无畏精神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之中闪耀, 他们也成了新的寻找者心中的星。 这样的星光代代相承绵延不止, 最终凝聚成照亮华夏大地的熠熠星河。我想,这道星河便是流淌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穿过热血染红的草地与雪山, 我们看到的是革命精神不褪色的红。
红色基因是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厚土壤的心灵原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我们有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红色基因只是近代历史所孕育的吗? 其实不然,回溯历史脉络,从“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瞭望,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的万里长征……在这一声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呐喊中,无一不让人发觉红色基因的身影。 因此,在我看来,红色基因起源于古代士大夫的家国信仰与人文精神, 是士大夫精神在整个民族遭受苦难后的重构与下移, 是近代特殊社会历史的思想产物,是经历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后伤痛思维的沉淀。
红色基因是回答中国社会何去何从的答案之书。“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 在黑暗年代里摸索前行的他们唤起了整个中国的觉醒,在草芥悲鸣中感春秋日月,筑铁肩道义,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血有肉的他们去呐喊、去奔走、去牺牲。 因为每一个不甘屈服的灵魂,一旦有了坚定的红色信仰,绝不动摇的信念就似钢筋铁骨般烧不化,甘愿用淋漓的鲜血染红中国的赤旗,这是信仰的故事,也是百年以来的传奇。
红色基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历史已然远去,红色基因却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得到别样的阐发,丰富着内涵。从革命年代“甘将热血沃中华”,到建设时期“地动三河铁臂摇”, 从改革开放“横下一条心,勇敢往前走”,到新时代“幸福是属于奋斗者的”,发展变迁的, 是红色基因的时代诠释;始终如一的,是拼搏奋斗、开拓进取、忧国念家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过去血与泪交织的抗战岁月,还是改革开放新与进交融的经济飞腾,抑或是当下梦与愿辉映的复兴征途,中国的滚滚向前,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有力支撑。 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以奋斗撰写百万字的《村长日记》,研究团队创新谋求致富之道,上下同心奏响共同富裕的家国乐章; 生态文明建设时,治沙英雄不懈拼搏换取万亩绿林,环境专家研究创新生态发展模式, 为的是草木青青、碧波荡漾的美丽中国……我们不难发现,红色基因具有时代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时间的精神动力,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依旧孜孜不倦地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这种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高度认同,依旧不停歇地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更加积极、 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 因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 便是助力中华民族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不竭力量源泉。
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的内涵不是凝固的、单一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奋斗史中有着极为生动的演绎。 传承红色基因,不是守住炉火,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而今, 时代的火炬已传到你我手中,当汲取前辈精神动力,心系奋斗,破旧立新,热血滚烫,护我河山。旌旗猎猎,战鼓催征。 红色基因当流传,百年饮冰血不凉! 漫漫长路上, 且看我辈赓续红色基因,再迈红色征途。

百年饮冰,难凉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