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记者 耿洁玉 图 / 资料
徐汇区长桥街道敬老院是一家位于居民区中的养老机构, 原先犹如一座城堡,与居民们泾渭分明。 前不久,经过8个月左右的改造,焕然一新的敬老院迎来了回搬的老人们。 设施更新,老人们住得更舒适了。 而让居民们也感到高兴的是,原先敬老院被丛生的灌木遮挡的一侧被通透的围栏取代,院内一片美丽的小花园就在眼前,看着就赏心悦目。
长桥街道敬老院改造升级后,原先院内的老人们陆续回搬。 相比早前,如今院内智能化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的房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更大更漂亮了。 长桥街道敬老院院长孙颖告诉记者,为了给老人们腾出更多公共空间,院方对自己的办公区域做了减法,整合了各个楼面分散的办公室和仓库,释放出来的空间增加了老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房间内的床可以智能控制起坐;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温暖贴心,比如面巾、脚巾处都有标识,墙面多处安装了扶手;院内食堂洁净明亮,还贴出了一周菜谱,荤素搭配吃得棒;医疗服务也有了升级,硬件提升后能够提供的服务也更多了。 最大的改变还数室外宽阔的广场和小花园。
这些变化老人们最有感受度。 在亮堂的活动室内,老人们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动手动脑;室外的广场上散散步,小花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在体锻设施上活动活动手脚,老人们的“小确幸”就在身边。 郭阿婆说,改造过后的环境太好了,变化很大。 已经98岁的吴老伯看着精神矍铄,在小花园里活动自如,“搬回来以后, 设施设备都是新的,连被子都是新的,睡在床上就是天冷也不觉得冷了,还有这么好的花园。 ”
事实上,除了考虑院内老人外,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有获得感,长桥街道在改建之初就对敬老院整体规划有了设想,今后的一些布局考量也都纳入了改造中,社区融合嵌入式养老让老人居民都受益是改造初心。“街道要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深度挖掘各类资源,打造多方位为老服务体系, 探索与专业服务机构一起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 打造好家门口的没有围墙的‘托老所’,让更多居民群众受益。 ”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莺说。
如今, 敬老院的这一番改造也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可。 在小区楼栋与敬老院间的通道上, 居民们可以一眼望见院内的改善。 平整的步道、小而美的设计、庭院内处处绽放的多彩花朵,让人眼前一亮。“美呀,觉得跟公园差不多。 每天经过看着就觉得很舒服。”有居民对记者说。还有临近的楼栋,居民从家里就能看见小花园的全貌,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从长桥街道了解到, 随着今后疫情进入平稳防控期,长桥街道敬老院还打算把更多的院内资源向居民开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璘提及了一些具体设想和做法,比如定期错时向社区居民开放小花园、为周边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开放日间照护中心及助浴点等等, 让居民群众生活更便捷。目前,随着敬老院设施的更新升级,提供服务的软实力也同步上升。利用院内现有的烹饪和就餐场地资源, 敬老院能够以华东花苑为中心点, 形成以周边1公里为半径的服务圈,为社区居家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社区食堂就餐服务, 餐品实行套餐制点餐服务, 提供居民上门堂吃和送餐上门多元化就餐服务。此外,除了照护院内老人外,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敬老院还将开放日间照料服务,为小区内60周岁以上自理、半自理、半失能老年居民提供托养服务,服务内容包含:休闲娱乐活动、半自理老人助浴助洁、膳食提供、药物保管、慢病管理、康复指导及午间休息等等。
敬老院探索社区融合, 不仅老人住得舒心,也让居民们的生活圈丰富便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