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饮食习惯“助长”食管癌? 长期吃夜宵+熬夜对身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11条防癌知识点,一起了解。
■ 脂肪肝成肝癌新危险因素
肝细胞长期被脂肪浸润会导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控制体重、调节代谢至关重要。
■ 肠癌“喜爱”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模式
高脂肪饮食容易刺激肠道产生胆酸及其他代谢物,促使癌变;同时,低纤维饮食会减少粪便体积,降低肠道蠕动速度,延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 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大肠癌是消化道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持续作用下, 基因损伤逐渐累积的结果。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及早期干预,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
■ 戒烟能防胰腺癌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胰腺。戒烟可快速降低风险, 越早戒烟效果越明显,是预防胰腺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 进行常规妇科体检,能发现卵巢异常
通过盆腔触诊, 医生能初步判断卵巢是否有异常增大、 形态改变或质地变硬等情况,适合作为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
■ 两种饮食习惯“助长”食管癌
长期吃烫食(超过65℃)会反复损伤食管黏膜,引发慢性炎症甚至癌变;腌制、熏制或霉变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等)含有亚硝胺等强致癌物,长期食用也会显著增加食管癌风险。
■ 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预防效果明显
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可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并激活癌细胞自我毁灭程序,尤其对前列腺癌的预防效果较明显。
■ 胆结石反复发作须切除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长期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或钙化、胆囊萎缩伴结石、合并息肉(1厘米以上)的患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 反复外伤或诱发黑色素瘤
外伤是肢端黑色素瘤最明确的诱因之一,反复受伤或长期炎症可能刺激皮肤细胞癌变, 建议从事易受伤职业者佩戴手套、护具等,避免反复受伤。
■ 骨肿瘤多发于年轻人
骨肿瘤高发人群为20~40岁, 常见于股骨、胫骨、桡骨的骨头末端。 若这些部位出现持续疼痛或轻微肿胀,即使不严重,也要重视,可能是肿瘤早期信号,须尽早就医排查。
■ 佩戴太阳镜能预防眼肿瘤
紫外线暴露是多种眼肿瘤的危险因素,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可减少损伤。(来源:光明网)

11 条防癌细节,看完受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