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的某个部分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健康问题,影响到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人们就会寻找医生。 在医生的帮助下, 健康问题可能得到解决,也可能得到基本解决,当然还有可能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无论怎样,一般患者对医生都是报有感恩心情的。 不过,我认为医生也应该感谢患者,是患者各种各样健康问题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在患者密切的配合下,医生才成就为解决某一方面健康问题的专家。
我想起了亲眼所见的一个病例。
小刘从江西上饶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求医。 因车祸只剩下一条伤腿, 他迫切地期望专家们为他保留仅剩的这条右腿。
原先由医生们创造出的对付遭受大面积创伤的手术方法是,借助患者好腿上的血管搭一座“桥”,连到伤腿提供营养,再从患者背部取下背阔肌皮瓣包裹覆盖伤口,让两条腿靠这座血管桥连在一起,等伤腿皮瓣成活了,伤腿里的血管也长好了,再将它们分开。 这种手术方式被称为“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
然而,小刘遇车祸只剩一条腿,无法提供“好腿”供体,这就让医生们又得想新的方法。
骨科姜佩珠、范存义两位专家还真的想出了好方法:“同侧上下肢桥式交叉手术”。 这是在原先“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又一种针对小刘伤情的新术式,就是通过手术将小刘右手臂和右小腿连在一起,让手臂提供伤腿的营养。
手和腿的相连要长达6周,这种姿势实在是非常难受的,没有坚强的毅力是无论如何坚持不下来的。
我看到手术后的小刘,躺着的姿势很“奇葩”,左侧是可以活动的,右边手脚相连。 小刘说,手术前,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姿势训练准备,想尽量地去适应这样固定的姿势。“真的,很不舒服,但是没有办法,我只有一条腿了,太想保住了啊。 ”
不仅小刘面临着考验,这台手术对大夫们也是一个挑战:做手术的医生必须站立、双手悬空操作。 小刘的这台高难度的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宣告成功。 范教授亲口对我说,多亏了这位病人的配合,真的很佩服他的毅力。
确实,医生的创新奉献、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小刘的密切配合,他的健康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专家们就不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想,因为患者有各种各样的病痛,需要医生;医生也有痛苦, 他们为如何解决患者的病痛而痛苦。 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感恩, 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那该多好!

医患之间互相成就
--写在“8·19中国医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