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万里,鲜花绽放。李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原上海邮电学校的校园里, 他目光炯炯注视着远方, 透溢出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毫不畏惧的坚毅, 透溢出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无限憧憬。那一年,我来到邮电学校,采访活动结束后, 默默地伫立在李白烈士纪念碑前,怀着崇敬的心情,久久凝视烈士的塑像。蓦然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历历在目……
1949年的新年充满了希望,人们的目光空前集中在长江两岸, 浩瀚的长江正面临着一场大决战。此时,曾经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早已被白色恐怖蹂躏成一座杳无声息的城市, 几乎见不到一点光亮,黑压压一片令人窒息。
此时,没有人能够察觉,一束束电波正从上海穿越夜空, 将一份份绝密的敌军江防情报发往江北的人民解放军渡江指挥部,收报机接受的信息快速送达作战地图前的将军们。 决战前夕的准确情报可以避免多少将士的伤亡,可以绕过多少“激流险滩”啊。 而与此同时, 敌军司令部也彻夜灯火通明, 敌军将领焦灼又惶恐地监听着这神秘的电波。“滴滴嗒———”的声音由弱到强,仿佛响彻整座上海城, 震得敌人心惊胆颤、魂飞魄散。他们每夜都派出配备专用设备的军用吉普车搜索队,地毯式收缩监测范围,几乎是一寸一寸地在上海街头巷尾侦测“幽灵般地徘徊在上海的共军地下秘密电台”,即便如此,依然一无所获。 狗急跳墙的特务头子毛森下令用分区划片切断电源的办法,搜寻地下电台的踪迹。一有发现, 吉普车就悄悄地驶往疑点地区搜索。那天晚上,正当李白在狭小闷热的阁楼里急切地拍发一份重要电报时, 突然电灯暗了一下又一下。他知道危险正在逼近,死神正在逼近!此刻,他依然镇定自若地不停按动着发报机键, 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在楼梯上震响,房门被一伙特务踢开了,李白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把情报纸片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咽了下去,冷笑着面对一无所获的特务。
1949年5月30日, 上海解放第三天, 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接到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发来的电报, 内容是“帮忙查找1937年党中央派到上海的李静安(李白)同志。”当时李克农急于查找李白的下落, 是因为他已向党中央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陈毅市长旋即以军管会名义, 向上海市公安局发出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市公安局很快指定专人与李白夫人裘慧英一起查找。 6月20日, 在浦东戚家庙挖出了李白烈士的遗体。 陈毅市长得知李白已于5月7日遇害后,批示要“血债血偿”, 后来经过公安部门侦测,抓住了凶手、军统特务叶丹秋等,公审以后被执行枪决。 李克农得知李白牺牲后非常难过, 亲自赶到虹桥公墓祭扫李白烈士之墓。1958年, 李克农向党中央提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李白事迹为原型,参考秦鸿钧烈士、张困斋烈士的事迹,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袁霞、 王心刚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这部传世经典,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谍战片。影片播出后,李白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英雄,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国人。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为革命舍生取义的精神,如同电波穿越时空,永不消逝!

2025-07-07 总第1837期
上一期下一期
穿越时空的红色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