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姚丽敏 图/资料
一枚上海解放初期的海员尼织帽徽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背后是中国航运史的壮阔篇章;三张“东风号”万吨货轮的泛黄照片,定格着江南造船厂的辉煌时刻———这些珍贵藏品的主人,正是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张家园居民区的徐恒皋。 这位从造船厂退休的收藏界前辈, 用近七十载光阴编织出一部立体的上海城市记忆图谱,近日还荣获了“上海市十大专项类收藏家”荣誉称号。
自1957年与收藏结缘,这位退休老职工便深耕上海地方史料领域,成为业界公认的“活字典”。 徐恒皋的收藏视野宏阔,中外钱币、中共党史文献、工会史料以及见证徐汇区工商企业、学校变迁的实物尽纳其中。 作为上海市收藏协会资深理事及徐汇区收藏家协会创始元老(第一副会长),他如今荣任名誉会长,堪称上海收藏界的奠基人与引领者之一。
徐恒皋的收藏绝非深锁柜中, 而是慷慨捐赠珍贵藏品,积极助力城市文化记忆传承:2024年2月7日,他为“奥运体育文化收藏展”提供了30件珍藏;2025年3月18日, 中国航海博物馆接收了他捐赠的上海解放初期中国海员尼织帽徽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航运联谊会银白铜腰形证章;2025年4月6日, 他为闵行区收藏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工会成立100周年”实物史料收藏展,提供60件展品;2025年5月13日, 他又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捐赠了记录江南造船厂里程碑的三张“东风号”万吨货轮珍贵历史照片。
“收藏不单是囤积物件,更要读懂背后的故事。”徐恒皋对每件藏品的解读饱含深情。他能从一枚代价币讲出老字号商铺的兴衰, 借一张“东风号”万吨货轮的照片,重现当年中国造船工业里程碑的震撼与自豪,更通过工会文献串联起了上海工业发展的脉络。
“徐恒皋先生是我们社区文化桂冠上的璀璨明珠。 ”漕河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徐恒皋用半生珍藏城市记忆, 以纯粹的热爱点亮了收藏文化之光,社区也将挖掘更多“宝藏老人”,滋养社区文化, 唤醒居民共同的历史认同与文化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