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上院子里母亲种的菜, 多半都是卖给来旅游的上海市区人。
触动母亲这一“商机”的, 是有一天主动走进来买散养鸡的一个上海男人,男人个子不高,背个小包,是那种退休了出来玩的人。 隔百十来米处, 有个叫千亩园度假村的地方, 据说里面吃喝拉撒睡玩一应俱全。 游客们待久了, 走出来看看周边农村的世界。
每年母亲都会养些鸡,鸡用来下蛋, 也给我带回上海市区。 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鸡越长越大,饲料费又贵了,鸡就变得讨母亲嫌了。在那个男人提出要买鸡时,晒着太阳的父亲看了母亲一眼,当即同意了。
一只散养鸡120元,不负责杀。父亲提出。男人同意了。
成交时, 男人又看中了地上正长得碧绿的, 透着新鲜的一拢菜,问,这些菜怎么卖?
父亲还没说话,母亲说,你要的话, 就自个儿挑些回去吧。 不要钱。
男人找了个马夹袋,又接过母亲递给他的镰刀,不是很习惯用镰刀的他手脚笨拙地挑了些菜往袋子里装,装了一袋子碧绿的菜, 又硬是多塞了二十块钱给父亲。
在男人满意地走出去后,父亲母亲才反应过来,除了散养鸡, 这些菜原来也有很大市场啊。
自此就像打开了一扇门。
时不时地,在周边闲逛的男女游客会不请自来地走进院子, 站在那一大片菜地前,不知是谁讶然出声,这菜太赞了,可以卖一些给我们吗?
母亲很自然地就答应了。
价格合理, 游客们也没还价,付过钱,他们还体验了一把在菜地里挑菜的难得经历, 再拎上带着新鲜气息的蔬菜乐淘淘地离开了。
是做出了口碑? 还是我家的市口确实太好, 三天两头都有游客进来买菜, 为此母亲还洗干净了几把镰刀放在水池旁, 需要菜的可以自行去取,再去挑菜,挑完把镰刀归于原位, 再上水池边洗手。
要买散养鸡的也有。
母亲是在院子的后面搭了个小棚子,圈在一大块地里,十几只散养鸡在这个“小世界”里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这样放养的鸡,就像自由自在的人一样,浑身散发着美丽的光泽。
鸡很快卖到只剩两三只, 孤零零地在“小世界”里打转,再高的价钱, 母亲也不卖了。
那一大片的菜很快被挑得差不多,只留下零零星星的剩下的菜,没有原来那般好看了。需要再新种一茬菜了。
有“回头客”的游客不无失望地摇头,他们看过,附近那么多人家,母亲侍弄的菜是最碧绿也最新鲜的,在他们挑菜的时候,有时碰到午间, 母亲自己也会去挑些菜, 自来水前洗洗就直接炒着吃了。
他们都说, 自己能吃下去的菜, 肯定是不撒化肥不打农药的,吃的也放心!
有人眼尖, 看到了围墙边还有一小拢嫩绿的菜,被一大块透明油纸遮挡着,说,这里还有菜呢?
母亲摇头说,不卖。
游客说,为什么?
母亲说, 和那几只不卖的鸡一样,这些菜,也都是留给我儿子回来带的。
我回家时,父亲把母亲当时“视金钱为粪土”的决然表情说给我听,还说对你妈那种一分钱都恨不得掰开用的人,有如此“壮举”,绝对是奇迹。本来说的时候是笑的,我的鼻子里突然涩涩地想要哭。
我是不是应该多抽些时间回去看看?

母亲种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