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滨江西岸细雨霏霏,街头巷尾花树翠绿的娇嫩欲滴;案头,摆放着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的通知,回想自己两届人大代表履职的难忘经历,我思绪不禁融入到岁月的长河中……
“我”的觉醒
2016年11月, 我当选为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我作为一名律师,可以维护委托代理人的合法权益;而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则可以代一方百姓“鼓与呼”。 随着履职时间的延续,我慢慢有些迷茫。 我发现过去的“我”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这是一个功利性的小“我”,还没有把自己融入社区和居民之中,既不能更大范围地实现自我价值,也难以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
“我”的成长
2020年7月31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将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作为代表联络站,在社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的见证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给“浩信”代表联络站授牌,为下设的服务品牌“法至工作室”揭牌,我讲了“法至讲堂”第一课。
“浩信”代表联络站整合了我团队的数名律师,通过“法至大篷车”“法至进行时”“法至门诊”等讲课、座谈、咨询形式服务大众和社会。通过“浩信”代表联络站的设立和运行, 我从一个小“我”逐渐变成了大“我”,让代表履职的作用形成了合力。
“我”的升华
2021年11月, 我当选为徐汇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连任人大代表, 在新的任期中我能不能服务更进一步? 奉献更多一点?
在新一届人大的履职过程中,我先后参加了市、区两级人大组织的《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实施情况的调研活动, 就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改发表了意见。
2022年11月,“浩信”代表联络站被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授予上海市人大代表“家站点”市级示范平台称号。 随着对代表职责的理解不断加深, 我深刻领悟到人大代表不只是服务社会的荣誉职务,更是无私无“我”为民服务的道德标杆。
作为区人大代表,我将继续秉持着无“我”的服务理念,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矢志不渝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