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艺飞
在斜土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宽敞的教室里,75岁的岑六顺站在讲台上,准备开始他的书法课。 虽然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精神矍铄,只要上课就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17年来,岑六顺坚持利用所学,为社区居民提供书法服务,不仅传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还促进社区居民文化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亦师亦友 奉献社区
2007年,斜土街道与上海书法新天地活动中心携手,共同推进社区文化艺术发展。 当时,作为上海书法新天地活动中心会员的岑六顺,被推荐到斜土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担任书法老师。
“原本退休了也是赋闲在家,现在来社区担任书法老师,我就可以把自己的特长爱好与更多朋友分享,我很开心! ”岑六顺如是说。 此后,岑六顺便成为了斜土街道的常客。
17年间, 他风雨无阻地穿梭于家与学校之间,不曾缺过一次课。他认真的教学风格和专业能力让居民们感到满意和充实,书法课受到居民们的欢迎。“岑老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和我们年龄相仿, 交流起来没有代沟。亦师亦友,我们都喜欢跟着他练习书法。 ”焦老伯认可地说。
大道至简 贵在坚持
谈及和书法结缘, 岑六顺介绍,他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一生行医用毛笔写药方,练就了一手好字。 岑六顺耳濡目染,对书法有了执着的热爱。 对于他而言,书法早已不是一种爱好,而是相伴70余年的好友。
“笔不离手,只要有空我就写一写。 书法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多年来,岑六顺从未停止对书法的探索和实践, 无论何时何地保持笔耕不辍, 不断挥毫泼墨,磨炼自己的技艺。
在书法上的造诣, 让岑六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来练习书法的孩子年龄不同、水平参差, 学习的速度也各有快慢,但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他就能“搭准脉”,清楚了解每一个孩子,继而因材施教。
横竖撇捺 文化之美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写字, 更是学习如何理解和感受这些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笔画、 每一个结构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感悟。 ”岑六顺更在乎的, 是一笔一划背后的文化内涵, 是书法对孩子们的成长、给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带来的长期影响。
不光是书法教学, 岑六顺还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书法艺术普及活动中。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 便与各大书法名家一起挥毫赠墨, 用精美的书法作品装点社区, 用笔墨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在斜土街道的支持下,岑六顺成立了书法工作室。 这里既有他自己的得意作品、学生的出彩字帖,也有同仁书法作品……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众书法爱好者受到文化艺术熏陶的殿堂。 斜土社区的墨香越来越浓郁,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