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旭
小队穿插 各显神通
统一定制的服装, 提前规划好的路线,专门针对重点目标企业所做的招商信息……11月5日进博会首日, 徐汇区进博招商团队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会展期间,团队将分成2-3人一组的小分队,在36万平方米的进博会展览区域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与十几家企业对接。 在会面的短短几分钟内,用最能引起对方注意的方式介绍徐汇的特点,为下一步沟通和联系奠定基础。
相对来说,进博会的前两天是黄金时间。“这两天,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通常都在,宣传效果相对好一些。”上海漕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漕创经发)常务副总经理王伟成介绍, 进博会招商团队的主力来自功能区招商公司, 今年更增添了五大战区抽调的产业部门、街道镇的精兵强将。结合区域产业优势、载体资源和队伍情况,漕创经发一早划定重点目标,重点跟进对接。
在王伟成看来,进博会是年轻人的试炼场。 快速摸清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类型寻找不同的突破点是招商工作的必备技能。 特别是在进博会这样的国家级展会,外资云集,各地交易团往来其中,招商竞争异常激烈,更能开阔年轻人的视野,积累经验。
“第一次去进博会,那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湖南街道副主任蓝天回忆当时的情景,上海首次承办这样的展会,盛况空前,团队也确实开了眼界。 不过,对于招商人来说,工作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两个字———关系。
总结这几年的招商经验,蓝天发现要提高招商的成功几率就要找对“桥梁”,“比如通过商会、社会组织、服务类型的企业先去接触自己的目标企业,这个时候就是各显神通了。 ”
据了解,今年进博会期间,徐汇区共有来自投促办和五大战区、功能区、街道镇的165人招商队伍进入“四叶草”,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他们洒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精准对接 功夫在场外
对于徐汇区投促办的同志们来说,进博时间从10月初就已经开始。 他们早早地研究制定了进博会投资促进工作方案,组成工作专班,设立综合协调、信息报送、联络对接、物资保障等工作小组,对口联系五大战区,参与各战区开展进博招商引资和营商服务工作。
“进博会投促办去年刚刚成立,经过将近一年的磨合,大家互相也更加熟悉,配合得也更有默契了。 ”在投促办营商服务科负责人看来,“五大战区” 工作机制下,投促管总、战区主战、部门支撑,招商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了。
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技金融重点产业布局, 区投促办与各战区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提前梳理了将近1900户进博会参展企业信息,围绕行业、主营业务、在华投资等方面开展企业背景资料调查,建立了企业信息库。 ”
五年来,随着招商经验的积累,进博会越来越成为徐汇招商工作的重要窗口,与日常工作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从展前建立企业信息库到展中巡馆对接,再到展后的跟踪服务,招商信息正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招商团队也在持续挖掘存量企业服务潜力,帮助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拓展业务,主动对接宣传,服务企业发展。
招商小分队在前方忙碌的同时,场外的工作人员也已经行动起来。 根据重点目标企业的对接情况,招商工作人员或制定一企一策重点关注,或进行长期服务跟踪服务,定期反馈跟踪进度。 在下一届进博会到来之前,这些种子将在他们的照料下继续酝酿、发芽,为徐汇招商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