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电影博物馆以往活动现场

《大众电影》陪伴了几代影迷,被誉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电影期刊

1950年6月1日《大众电影》创办于上海,图为首期创刊号

吴贻弓导演捐赠的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奖牌
文/记者 张文菁 图/资料
6月16日, 上海电影博物馆迎来了九岁生日。九年前的今天,一座凝聚了几代上海电影人心愿的博物馆,在上影厂原址———漕溪北路 595 号正式开馆
迎接观众。 当时的电博人就曾经畅想,让上海电影博物馆成为行业标杆,更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九年后,这个曾接待过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英国威廉王子,被奥斯卡最佳导演汤姆·霍伯称赞为“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博物馆”的地方,真的做到了!
九年来, 上海电影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20余万人次, 举办各类活动3000余场,围绕“电影博物·看世界的可能”这个核心理念,成功打造了“日常电影节”“移动博物馆”“博物馆学院”“文旅体验”“电影生活”“上海电影周”六大业务板块,曾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连续六年获得上海市精品展览奖, 连续两年在上海博物馆综合影响力评比中排名前六。
今年的6月16日,是电博九年来第一次在闭馆中度过生日, 这也让馆方思考, 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回归馆藏,让因疫情暂时无法与大家见面的电影珍宝,通过各种呈现“活起来”,恐怕是最适合博物馆的方式。 上海电影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线下无法见面,那就相约线上。
诞生于1950年的《大众电影》创刊号,《城南旧事》获得的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奖牌,《大闹天宫》的分镜头画面台本(万籁鸣手稿),《三毛流浪记》 手抄剧本,《芙蓉镇》全套生产档案……电博以馆藏珍品为核心,策划了持续整个六月的线上馆庆月,通过音频、视频、直播、观众打卡、 门票预售等活动, 为大家带来一次云端的“全方位、立体声”馆庆盛宴。
“微电台”“直播间”讲述电影故事
据了解, 上海电影博物馆拥有2.6万余件的馆藏,基本陈列展展出藏品3700余件,可谓是一个电影宝库。 此次为了让藏品在线上“活起来”,电博精选30件馆藏珍品,六月起每天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展示,6月1日至6月16日更是邀请了十位专家学者、影人后代,以短音频的形式,为观众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
吴贻弓导演之子吴天戈介绍电影《城南旧事》获奖奖牌,夏衍先生孙女沈芸介绍祖父写给导演张石川的一封信,张乐平先生之子张慰军介绍《三毛流浪记》的手抄剧本等等。第一手的资料和动人的影史故事, 通过独特的声音走近读者, 打破了观众与藏品之间的距离,让藏品真正“活起来”。
6月16日当天,电博还邀请了两位大咖嘉宾,也是此次“595微电台” 九周年馆庆特辑的两位推荐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和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 做客电博B站直播间,与讲座主持人、上海电影博物馆馆长助理、策展总监王腾飞一起,分别带来两场重磅线上讲座,畅谈电影博物馆与公共文化产品、电影遗产的收藏与焕新。
两大线上平台预售票活动开启
上海电影博物馆方面表示,九年征程, 离不开每一位观众的陪伴和支持。 今年3月14日,因为疫情电博按下暂停键, 和观众暂别已经超过三个月。进入六月,上海逐步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熟悉的上海正在回来, 电博的观众们也热切盼望着早日重回博物馆, 对开馆日期的询问从未间断。
为唤醒大家对电影和博物馆的记忆, 回馈九年来每一位观众的支持,电博专门策划了线上打卡活动,6月1日-6月16日期间通过电博官微每日打卡的观众,可以获得两张博物馆门票;6月16日-6月30日期间,9.9元超低价格的门票预售活动也在携程、美团两大在线票务平台推出,电博人将和所有观众一起守望归期,相约百年光影世界,不见不散。
电影博物,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一家行业博物馆, 一直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也是行业的领头羊。 早在2019年,上海电影博物馆就作为发起方之一,和中国电影博物馆、 长影旧址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了电影博物馆联盟, 并积极联系全国其他省市各具特色的电影博物馆加入联盟, 为电影博物馆行业凝聚荟萃、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搭建平台。
今年的九周年馆庆, 电博也收到了电影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纷至沓来的祝福,中国电影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南京首都大戏院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放映机博物馆等博物馆的馆长, 都通过视频形式表达了对电博的美好祝愿。
上海电影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辜负大家所愿,在未来的日子里, 更好地担负起电影文化遗产守护者的责任与使命, 让文物活起来; 和电影博物馆联盟其他成员单位一起, 引领全国电影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为百姓创造美好生活体验, 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与观众一起,在电影博物中,实现看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