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徐汇区坚持不断地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培育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十年来,全区86所中小学校先后推荐4500余名校级“新时代好少年”参与区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共有733名学生被评为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其中71名学生被评为徐汇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有11个学生团队被评为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团队。在参与上海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中,徐汇区先后有4名学生获评上海市十佳新时代好少年,34名学生获评上海市百优新时代好少年。现刊登徐汇区获评2020-202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中职生)“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主要事迹。
十佳 上海市民办盛大花园小学黄嘉晨:青春诗书少年 传承经典文化
黄嘉晨自三年级起连续三年参加上海小学生古诗文大会,均获得所参赛年级组最高奖项“桂冠少年”的称号。在2021年12月上海小学生古诗文大会五年级组现场比赛中,还获得“金奖桂冠少年”称号。在2020年经过层层选拔,黄嘉晨作为百人团选手中的一员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录制活动,并脱颖而出,进入擂主争霸赛环节。在台上,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随着比赛的深入,他渐渐忘记了赛场的竞争,而是沉浸到了诗词的世界中,享受诗词的美妙。
黄嘉晨利用课余时间,会给自己喜爱的作品配图。与同班好友一起创建了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内容的公众号并坚持至今。他们自己编、自己画、自己创意、自己写稿,利用寒暑假和公共节日的时间,发表文章25篇,“粉丝”超1500人,累计阅读量超2万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视角、方式和坚持,向同龄的小朋友们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黄嘉晨的心中,还有一个长远的目标,那就是“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梦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百优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施欣妤: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其中
施欣妤是一位诚实守信,大方真诚,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在学校,她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感恩身边所有的人———出门上学,主动向小区的保洁人员问好;早晨进校,一声:“叔叔早,谢谢您!”温暖着保安叔叔的心。每天午餐前,她还会对着搬运饭箱的食堂工作人员道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班级里有个手脚不便的小炜同学,她每天帮助小伙伴记录作业,领取午餐。
2018年暑假,欣妤随妈妈来到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小学,亲眼目睹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有个叫李云海的小朋友无父无母,寄人篱下,因缺少关爱成为问题学生。于是,从2018年至今,她每月都会节约下一些零花钱,并准时提醒妈妈寄给云海的姑姑。每学期期末当得知李同学的进步时,她比自己考试得到了满分还要高兴。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她就在父母的引导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每年将自己的压岁钱全部捐助给青海玉树地区,在当地一所村级学校设立了“欣妤奖学金”活动,这样的善举已坚持了十年之久。
这就是以诚为荣,以真为诺的施欣妤同学。她坚守本心,以礼为先,待人以真诚,对事以忠诚,不断进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中国新时代的少年风采!
百优 上海市第四中学卢睿涵:火场“吹哨人”
卢睿涵是上海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学生。有一次放学回家,她突然闻到一股烟气的味道,起初她并不觉得奇怪,可是那味道越来越浓,外面也嘈杂了起来,她循着烟气的味道,来到了厨房,往楼下看去,楼下人家的厨房窗子被熏得漆黑,一股又一股黑烟从窗口和烟囱冒出来。紧张的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一边嘱咐奶奶去准备湿毛巾和湿毯子,一边拨打119,打完电话还向居委会汇报了险情,然后拿起鞋柜里的手电筒,敲响了对面住户的门……平日里卢睿涵总是乐于助人的,这时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一定要疏散邻居们!逃到楼下时,她发现聚集在楼下的人群中,没有往日里熟悉的四楼老奶奶的身影。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危急,她把奶奶交付给另一位邻居大妈又往楼上冲去,焦急的从四楼开始一户户地敲门,嘱咐他们准备好湿毛巾,向楼下疏散。
不久消防员叔叔们赶到,及时扑灭了火灾。事后的几天里居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做饭时睡着引起火灾的粗心大叔和积极疏散居民的无名女孩,他们都在夸赞她的勇敢,也在讨论这个女孩叫什么。不知哪一天,谁打听到了这个女孩叫卢睿涵,说她成绩优异,正直又勇敢,乐于助人,一夜之间,她成了小区里的名人。
但就像学校里学习的雷锋精神一样,成为小区里的“名人”并不会改变她那颗热忱的心,她还是如往常一样,给没有带伞的老爷爷撑一把伞,给邻居家的老婆婆带牛奶,打扫卫生,修电视,也会喂养小区里的流浪猫。
百优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 沈倩:路遇不平来相助公交车上有“勇者”
沈倩同学一贯品学兼优,不仅是班上第一批入团的优秀学生,还担任多项职务。早在2020年,沈倩同学就加入了上海志愿者协会,并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多次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她体验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懂得了志愿者应以爱心为前提。志愿者活动也让她传承到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一次,沈倩乘坐公交车回家,她看见一个陌生男子把手伸进了一个女孩的单肩包中,不断的摸索。不久,车停了,男子的手也停了。他小心翼翼的将手缓缓的从女孩的单肩包里抽了出来。“原来是小偷,偷手机啊。”她当时一刻都没有迟疑,出于本能的反应,大力地按住男子的手,女孩被她的动作所惊动,吓了一跳,陌生男子也是。而后沈倩便开始大叫:“快看,有人偷手机!”女孩见状便连忙附和她,给予声援。因为她的正直勇敢,也因为群众们的力量,陌生男子成功的被绳之以法。女孩和沈倩很快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沈倩同学说:“人生如一场修行,学习亦是。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我们只能直面困难,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未来可期,致青春!
百优 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郭可彦:承勤俭节约之德倡垃圾分类之行
“人生在勤,俭以养德”,这是郭可彦从小传承的人生信条。在生活中她克勤克俭,杜绝浪费:跟着奶奶学习循环利用水资源,用洗衣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家里实行分餐制,坚持每餐“光盘”。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同样是她的宝贝,容不得一丝浪费。2015年,郭可彦在“宜居地球”全国少儿环保创意大赛上,用环保袋设计制作成小兔子背包,宣传“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理念,获得全国赛区网络人气奖。
郭可彦是全国艺术特长生,曾荣获全国特长生比赛讲故事组金奖。她也是学校的大队主席,公共活动中,她非常擅长发挥自己的才艺特长,将“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理念传导给大家。
2019年,她和外婆一起创作沪语《垃圾分类歌》进行宣传,指导老年居民垃圾分类。她的原创沪语《垃圾分类歌》荣获第五届上海国际自然周“保护生态———青少年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一等奖。2021年,她关注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录制《可可播新闻》,以主播秀的形式提出提高上海可回收物回收率的建议,获长三角地区第三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二等奖。2022年,她又聚焦上海湿垃圾的源头减量,通过录制视频,为上海湿垃圾的源头减量献计献策,荣获市级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一等奖。
百优 上海市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毛嘉奇:劳动传美德星星小达人
毛嘉奇是一位自闭症孩子。他真诚朴实,热爱劳动,是一位阳光“乐活”的新时代好少年。
每年年初毛嘉奇都会给自己设定几个劳动小目标,这一年的目标是就学会叠被子、洗袜子。看起来简单,但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偏弱,一个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甚至要教几十遍才能学会,还要反复练习来巩固,等到真正掌握可能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练习。
随着毛嘉奇的劳动技能越来越多,他开始帮助家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是厨房小能手,会择菜、会洗菜、会收拾碗筷;他是科技小达人,会使用吸尘器清洁地面、会把垃圾分类打包丢进垃圾桶;他是能干的小男子汉,跟妈妈去菜场买菜或是逛超市时,会主动分担妈妈手里的大包小包……
作为中队长,毛嘉奇在中队乃至学校里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他常常第一个到校,整理图书角,抄写课表和午餐菜单。上午最后一个课间,他则会主动穿戴好围裙,搓洗抹布,为饭后清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午饭后的每日劳动,他会把橱柜里的教学具、运动器材等物品先拿出来,然后再一格一格擦拭干净,最后物归原处……日积月累的坚持,让毛嘉奇在生活中成长,在劳动中进步,向着成为一名勤劳能干的新时代好少年不断进发!
百优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余奕宏:孝亲从小做起 敬老贵在行动
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就在余奕宏的心里播下了关爱老人、懂得感恩的种子。他的奶奶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八十高龄的残疾老人。平时,余奕宏经常录好语音,让奶奶通过助听器仔细地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余奕宏发现奶奶走路不方便,就用压岁钱给奶奶买了老年鞋,防止她摔跤。
对自己奶奶的关爱使得余奕宏也越发关注身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只要社区有敬老助老活动,他总是主动报名做志愿者。他发现很多老年人对红色歌曲比较热爱,就在自己学习萨克斯时自学吹奏经典老歌曲,在繁忙的学习间隙抽空到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或在养老院的活动室里给老年人吹奏。余奕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资助江西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上学。由于公益组织只能对每个家庭资助一名孩子上学,当余奕宏得知许多未被资助的孩子渴望读书的心愿时,他就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主动资助了三名儿童上学。不久,他还组织全班同学给江西的小龙小学捐书。
2021年余奕宏随公益组织去江西贫困山区慰问这些被资助的家庭。当他得知当地盛产的赣橘是爷爷奶奶们通过辛勤劳动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时,他主动提出购买一批赣桔送给亲朋好友,帮助爷爷奶奶们实现劳动价值,以实际行动敬老扶贫传递自己的爱心。百优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吕佳泉:赓续红色文化青春志愿先行
吕佳泉从小就展现出对公益活动的极大热情。2013年起,她开始参加“海皮家园”等组织举办的多次公益活动。2018年进入初中,由于丰富的朗诵经验和优秀的沟通能力,11岁的她正式成为了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
经2019年“梦享启航,繁耀滨江”小繁星公益社团启动仪式,她开始以社员身份为街道社区服务;在少年宫、敬老院等地表演;为建设者之家的子女导讲。从2019年的龙华烈士纪念馆“最佳才华志愿者”到2020年获得“十佳志愿者”荣誉,再到2021年独一份的“年度风云人物”,她给了馆方和游客们太多的惊喜。她还参与录制了龙华烈士纪念馆宣传片,多次登上学习强国,让九千多万中共党员看到了上海志愿者的风采……
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她拍摄了清明祭英烈“龙华桃花”诗篇诵读,学雷锋日,参与了云南省寻甸县雷锋希望小学“送你一朵小红花”活动,为贫困地区义卖、捐款,登记整理爱心漂流物品。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70周年,她作为学生代表慰问了抗美援朝老兵,交流学习。2021年5月,她寻访军队离休干部,并与身边退役军人参加了龙陵“迷彩魂”志愿者培训。吕佳泉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广大青少年,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百优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李栎张:与大自然的美好相约
大自然中的万物是李栎张喜欢、观察、探索、思考的所在,他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怀揣着让自然环境变得更美好心愿的“自然”少年。
为呼唤人们从小事做起,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环境意识,李栎张拍摄了《“清美超市”环保公益宣传片》,以日常生活中的超市为观察视角,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环保的情感共情,获徐汇区“雏鹰杯”红领巾说新闻挑战赛一等奖。
为完善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他设计了“创意环卫车”模型,在徐汇区第12届青少年车辆模型创新竞赛设计中获一等奖。疫情期间,李栎张结合平常积累的光触媒知识,大胆地提出了光催化材料与口罩结合的创新设想,于是开始了《全天候光催化抗菌口罩》项目的研究,打开了缓解自然界中细菌型气溶胶污染研究的另一扇窗。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第21届中小学生壳牌美境行动实施成果一等奖、第21届上海市“赛复创智杯”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二等奖。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他选择废弃的香蕉、柚子皮等果皮转化至生物质碳材料,设计了《抽屉式果皮碳填料生态水净化微装置》;在水资源开发方面,受Discovery频道启发,利用柚子皮碳材料,完成了《一种简易廉价的海水淡化处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