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秉平的微信头像就是这张和杨利伟的交流合影


/珍贵的全家福
文/记者 张文菁 图/资料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万众瞩目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也是飞天英雄的又一次集体远征。
90岁的李秉平守在电视屏幕前,关注着飞行乘组的一举一动。 这位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的老人,曾经三度赴京,走进航天员们生活训练的航天城,和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陈冬、刘洋、王亚平等亲切会面,结下一段上海老人与航天英雄的奇妙缘分。
20年“追星”航天英雄
“剪报达人”李秉平与报结缘七十余载。 儿时当过报童,学生时代参与报纸征文, 工作后读报剪报为领导作信息摘要,退休后,自然而然地担负起社区读报剪报组的工作。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当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又成功发射,读到消息的李秉平发现,“一年当中连续发射神三、神四,祖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就开始留心收集这方面的报纸,可是收集了送给谁呢? ”
在李秉平看来,剪报“光剪不送”等于自娱自乐, 有人收藏才能实现它的历史价值。家住漕河泾的他猛然想起,上海航天局就在不远的漕溪北路上,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少不了上海航天人的努力, 他开了介绍信就跑去找航天局宣传部门,“就这么联系上了,2003年2月份, 我第一次把神舟四号主题的报纸赠送给上海航天局, 交流中意外得知,当年10月份,神舟五号将作为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登上太空, 我想这个了不起啊!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啊!就决定要连续跟踪‘神舟’专题,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到今天整整跟了20年。”
因为对载人航天事业的热爱, 对航天英雄的崇敬, 李秉平和他的老伙伴们成了中国航天员的“追星族”。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杨利伟搭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李秉平和老伙伴们迅速分头查找全国各地报道该消息的各类报纸,最终收集完成了165种报纸,1657篇资料的剪贴和装帧。 之后又经过半年努力,获悉杨利伟的联系方式,在这位“中国飞天第一人”39周岁生日前将专题剪贴本寄到了北京。 2个月后,杨利伟来沪,主动与老人联系见面,亲切交谈、题词留念,并回赠由他本人签名的首日纪念封, 大家握手合影依依惜别。 李老的微信头像,至今保留了与这位航天英雄的见面瞬间。
终身难忘的“航天城之旅”
有了第一次,并得到杨利伟的大力支持和厚爱,李秉平更加充满信心。此后,从“神六”到“神十”,他们连续向航天员大队和航天员赠送剪报专辑。 2013年,李秉平和志愿者一起,首次赴京送报,见到了景海鹏、王亚平、陈冬;最让他感动和终身难忘的是2017年第二次走进航天城。
“那天一下车,我就傻眼了,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在广场上迎接我,8位航天员在贵宾室外列队欢迎,大家合影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接着便举行了简朴又隆重的仪式。 ”李秉平向记者回忆,当天,他们把神舟1号到神舟11号累计90种,涵盖31个省、区、市的剪报资料专辑敬赠给航天员大队和航天员,同时还准备了三件礼物,一是由上海图书馆收集的“嫦娥3号”“天宫2号”和“神舟11号”升空次日,全国共988种报纸发表的3282篇报道的目录,储存在精制的12件U盘内;二是一面19.5×35厘米的八一军旗十字绣;三是手工制作的杨利伟等5位航天员的模型。
“聂大队长对我们的剪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很有意义,并多次表示感谢。其间,我们还请聂大队题词,请全体航天员签名留念,大队领导还向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珍贵纪念品,并祝我们这些剪报老人健康长寿。 ”
尤其令李秉平感动的是,杨利伟在执行完天舟一号任务后,又匆匆赶来与他们亲切见面、交谈,并合影留念。当得知李秉平此行由长女陪同来京时, 他一边握手表示欢迎,一边说,“李老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很好。”仪式结束后,李秉平和航天员一起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
截至目前,李秉平老人剪贴赠送的载人航天事业的报道有报纸681种/次,资料25577篇。 每一本资料都有封面,有学习慰问信,有报纸名称、报道种类(文字或图片)、出版地、统计数字等。“2019年第三次去航天城拜访赠送时,刘洋说,‘我家里面也在收集,没有你们的1/10’,她连说了三次谢谢,刘洋很谦虚,一直和我说,这些资料很珍贵。 ”
剪报珍藏历史痕迹
航天英雄们的认可给了李秉平更多信心。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像剪报这样古早的信息留存方式,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李秉平坦言,这个问号自己也想了十多年,对他的执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网络这么发达,资料比你丰富,你还干什么?我就讲了两个字,我这是‘原件’,杨利伟、景海鹏、刘洋都很赞成,他们说你这么大年纪,不为名不为利,义务做这个活动,他们很感动,我听了也很感动,假如没人要,这就是一张废纸,要送到废品回收站了,但我剪报到现在为止, 送给了448位主人公,零拒绝,没有一个不要的;我也相信,原件、纸质的,难得,你现在还能找到2012年新民晚报上刘洋的整版报道么? 你只能找到复印件,原件已经很难得了。 ”
李秉平的底气源于25年积累的剪贴报经验,从收集到送出的十道工序;也有与社区图书馆、各省市兄弟单位、外地驻沪办事处等各类机构的软磨硬泡,从陌生到熟悉;更有每一次执着坚持后的正向回馈,在四百多位的获赠名单中,有郎平、刘翔、陶璐娜、吴敏霞、徐莉佳等奥运冠军,也有改革先锋、抗疫英雄,以及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全字头”的先进,包括于漪、包起帆、钟鸣、朱雪琴、吴尔愉、王海滨等,还有与古巴驻华大使、俄罗斯驻沪总领事等的民间交流。
上个月,李秉平刚刚过了九十岁生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留下丝丝缕缕珍贵的痕迹,李秉平表示,这是一个上海老人对祖国、对英雄的一份最朴素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