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香玉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 社区里涌现了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他们或冲在防疫一线当上“大白”,或在线上做好邻里志愿,将专长发挥到不同地方。 在华泾镇的华欣家园,被评为“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家庭”的谢歆一家在疫情期间主动为居民做好服务保障,化身邻里的“贴心群主”。
组建“楼小群”,提高信息覆盖率
在疫情封控初期,谢歆加入了社区的核酸检测、快递上门等志愿服务小队。 在一线服务的过程中,她发现对于这个有着152个门洞、约6500家住户的社区而言,仅仅依靠楼组长的地推式口头宣传,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她萌生了组建“楼小群”的想法,让每个门洞派出一名志愿者入群充当“信息员”,将每日的信息通知到各自门洞的居民,确保信息传达的覆盖率。
在向居委干部请示后,谢歆便在次日开始行动。 三天内成功组建了涵盖整个社区的“欣息员”。
谢歆告诉记者:“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招募工作得到了很多居家办公的青年群体响应, 他们在处理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花额外的精力将各种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每家每户。 ”“楼小群”组建后,居民与居委之间做到了“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互通作用,也能将基层问题反映给居委。
化身贴心“群主”,“欣息员”分工明确
随着封控时间越长,暴露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对于一个200余人的大群来说,不免会在群内发生争执。 作为群主的谢歆推出了一句口号:有情绪找群主!“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回复居民的私信, 传达并解决每个楼道反映的问题, 好在家人都很理解,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谢歆说道。
在“欣息员”的大群逐渐稳固之后,谢歆在居委的协助下,将不同条线的工作进行细分, 根据居民自治延伸出了不同模块。“我们分成了关怀孤老群、 宠物救助群、医疗群、集采群、团购群等。 ”谢歆对群内分工进行解释。
志愿者面向独居老人,为他们进行爱心老人餐的更新与申报、纸尿裤和尿垫稀缺物品的公益采购以及爱心物资的捐赠,同时还会兼顾父母被隔离导致独居的小孩的爱心餐。 当遇到阳性家庭需要转移,但宠物无法带走时,还能对隔离人员家庭的宠物进行及时救助。
为了规范社区团购,又通过“欣息员”的渠道自上而下发布信息公告,把散落在各处的团长们聚集到了一起, 并组建了团长群。 严格把好供货商资质和供货渠道两道关,最后协调团购配送,畅通最后一公里。
经受疫情考验,邻里关系更近了
“因为现在志愿者工作很繁忙,所以我非常珍惜能够在家的时间。有效陪伴的时间很短,但一定要让孩子坚持晚上的睡前阅读习惯。 而白天如果我都在忙,那我就会充分调动家人共同参与。 ”本职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谢歆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在疫情期间,她也把家人对孩子的陪伴进行分工。
爸爸陪着搭积木和做实验,爷爷可以陪着下下棋,奶奶陪着晒太阳。“相差三岁的兄妹俩相伴,也是最好的玩伴。
谈起疫情期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谢歆表示不仅家人之间更加紧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自从“楼小群”建立后,每天都有暖心小事在华欣家园上演。

组建“楼小群” 服务送到家
她化身邻里的“贴心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