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猫方舱医院医护团队

/龙耀路方舱的山东援沪医护和志愿者

/石龙路方舱医院
文/ 记者 王旭 图/资料
72小时完成方舱医院建设,他们与病毒赛跑的脚步从未停下;病区建起学生教室,方舱医院隔离不隔爱。 目前,徐汇区已启用6个方舱医院,开放床位数6660张,共收治病人6000余人。方舱医院建设如何加速?病人收治情况怎么样?徐汇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迅速推进。
24小时连轴转他们创造了徐汇新速度
4月9日, 由西岸艺术中心主馆改造的方舱医院交付使用, 建设完成仅用时72小时,床位设计为1038张。该地原为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 内部空间大,结构层高充裕,透光性好,能够满足集中隔离收治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条件。此外,该方舱还为隔离人员提供了包括眼罩、耳塞、洗漱用品在内的八件套,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位于龙吴路的白猫方舱医院则在十天时间之内完成了两次升级改造,由隔离点升级为方舱医院。 据记者了解,白猫方舱医院设计之初的定位是接收本土密接人员,3月27日启用后,当天就接收密接200多名;3月30日晚间,接通知紧急升级为阳性中转站,密接人员连夜转运;4月7日左右,中转站又升级成为方舱医院。
白猫方舱医院总指挥刘晶介绍,两次升级不仅要妥善安排密接和阳性感染者的转运,还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 转运结束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而工作人员还需尽快升级设施。
“主要负责设施改建的是我们运维组的十位工作人员,但完成改建离不开整个团队和外部资源的协作和支持。 ”刘晶介绍,目前,医疗设备紧急安装, 观察室、24小时值班室已经配备,床位则由刚开始的423张扩充至1269张。
据了解,除已经启用的6个方舱医院之外,目前徐汇区还有2个方舱医院正在筹建中,建设完成后,徐汇方舱医院总床位数将达10000张。
鲁沪一家亲我们是一个团队
方舱医院的建设展现了徐汇的新速度,同时,正在迎接挑战的还有方舱的工作人员。石龙路方舱医院是徐汇区目前最大的方舱医院,床位共计1548张。 如何在第一时间完成1500多位病人的转运入院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难题。
在石龙路方舱医院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的是200多名来自山东援沪医疗队员, 提供托管服务的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保安、 保洁等辅助工作人员。 提前熟悉,互相紧密配合成为制胜法宝之一。
入住石龙路方舱医院的山东援沪医疗队员和方舱工作人员提前优化流程,并借助信息化系统压缩了入院登记时间,提高了入院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改善了患者的体验度。
石龙路方舱医院副总指挥长沈佳梁介绍, 依托八院的信息化系统和徐汇数字治理的基础, 入院病人可以提前在大巴车上扫描二维码, 完成入院信息的登记, 山东援沪医疗队也提前熟悉了操作平台。另一方面,医护团队也与保安、司机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人均入院时间控制在了几分钟以内。
“山东的援沪医疗队很有经验,而且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重视这个工作。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整个团队的气氛非常团结、融洽。”沈佳梁告诉记者,医疗队开始工作后,很快就对保安保洁等辅助团队的工作人群进行多点位、多轮次的培训。“一脱注意什么、二脱注意什么,什么地方可能面临传染风险都会多次强调。 ”他们还组建了大家的工作群,在群内热心交流,“让人感觉大家确实是一个团队,不分彼此”。
一个电话一个教室一支服务队创造病区暖心时刻
入院方舱后,许多病人可能对环境不适应,受条件所限,方舱医院确实与家中的环境无法相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徐汇这些方舱医院都坦言在管理服务中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大家通过各种努力去优化流程,精细管理,服务病人。
在龙耀路方舱医院,服务病人已经成为总指挥李岩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方舱由仓库改建而来,部分设施老化。 李岩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对群众投诉特别敏感, 他告诉记者,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秘诀就是及时响应,问题不过夜。 为此,李岩特地组织成立了一支由维修工等工人组成的服务队,还在病区内发动身体状况较好的党员和志愿者,成立了一支病区内的志愿者队。
“正好有几位是物业单位的员工,他们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很有经验。 ”一天晚上,有病人反映补光的探灯正好照在床铺上,很影响休息,维修队立即出动,找到对应的探灯,关闭了灯光,半个小时内就解决了问题。“方舱文化这块还是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李岩说,自己的想法和山东援护医疗队不谋而合,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方舱文化很重要,今后还会继续组织相关活动。
来到方舱医院,病患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急事难事。漕宝路方舱启用后,临时党支部就把指挥部仅有的一部办公电话公开张贴在病区公告栏,方便患者紧急求助,支部还安排了专人24小时轮流值守。
4月3日晚, 一名张姓病患打来电话, 说她独居在家的老伴身体不适,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接听电话的支部委员席俊文和党员文磊一边安抚张老太的情绪,一边联系其居住地所在街道平安办请求帮助。短短一个小时,街道平安办的同志就把张老太老伴急需的药品送到其家中,老先生服药后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张老太激动地逢人便说,“是这个电话救了我家老头子”。
其实,在徐汇区方舱医院,病区党小组和志愿者队伍已经是标配。
在石龙路方舱医院和漕宝路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为收治在这里的中小学生专门准备了教室。漕宝路方舱病区党小组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学习教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 石龙路方舱则协调了30套左右的课桌椅,建起两间教室。 教室四面通透,既能保障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空间,又不会让人感觉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