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记者 王旭 图/资料
“市卫健委今早通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在上海的你一定对这句话不陌生。当前,上海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在高位运行,疫情攻坚战已经到了最紧要时刻,终末消毒带来的是一个城市的安全感。
点兵点将,打一场遭遇战
三月中旬的上海, 在一片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中, 徐汇区国资委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疾控消杀人手告急,急需志愿者支援。
动员令下,区国资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当天中午接到指令,紧接着我们就做了动员,晚上各大区属国有企业130多人的志愿者报名名单就报送过来了。”看到这份名单,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确认的133名志愿者分别来自国资委下属的城投、 徐房、商城、新徐汇、西岸等企业,年龄从20岁到50多岁不等,其中包括党员16名。 来自徐汇区国资系统的各个行业,有总层管理人员,有财务岗位,有物业管理、应急维修等岗位。“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都是各个集团的骨干,很多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加入进来,各(集团)公司在本身防疫任务很重的情况下, 还动员了这么多志愿者,确实是给了大力支持。 ”
但消杀工作不能只靠热情,这毕竟是一件专业的事情。 如果说流调人员是“侦察兵”,追踪病毒的去向;那么消杀队就是城市“涤濯者”,对被追踪到的病毒进行彻底消杀清洗。 消杀人员很可能直面阳性感染者活动过的现场, 而他们的专业程度也决定了市民是否能够尽快回到安全环境中去。
根据“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的指示,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国资委党委决定成立中共徐汇国资系统防疫消杀志愿者服务队临时支部委员会,任命城投集团下属上海中南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董事长钟巍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使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定“疫情不退,我不退”的信念。
“我们打的是一场遭遇战。 ”临危受命的钟巍意志坚定,思路清爽,把重点放在队员的安全防护和专业能力提升上。 在人员管理上则将自己放在帮助大家完成任务的位置上,以结果为导向来管理团队。“相较于专业团队,我们没有考核、工资这些抓手, 但我开诚布公给大家讲明白。 大家都是抱着很高的热情参与进来的, 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最终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
名单确定的第二天, 第一批志愿者就在疾控中心接受了培训,两天后, 他们就与部分专业消杀队员入驻封闭管理的基地, 执行了第一次任务。至3月21日,133名志愿者经过培训全部报到。
战胜看不见的敌人,关键是这两点
看不见的敌人最可怕, 害怕和紧张是刚刚接触消杀工作的志愿者面对的第一个敌人。
薛继东是新徐汇集团消杀志愿者服务队领队, 至今仍对第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记忆犹新。“来的第一天就接到了紧急任务,晚上八点多,降温加暴雨,能见度极低,环境又陌生,大家都是第一次实操,心里确实紧张。 ”薛继东原本负责集团资产的租赁管理, 对于消杀工作的了解全部来自于区疾控中心的培训。
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与疾控中心和专业消杀队的沟通。“做这样专业的工作,我们也要专业起来。”钟巍说,早期队伍也因为细节没有确认闹过笑话,比方说“N95口罩是挂耳式还是头戴式”“三氯消毒片到底是哪一种”。在和疾控中心、后勤等部门的磨合中,队伍也越来越专业。
徐房集团志愿者孙仪辰也很有感触。“我妻子是护士,也在抗疫一线,她听说我要做消杀志愿者,就给我讲了很多防护知识,每次都叮嘱我穿脱防护衣的要点。 ”有了妻子开的小灶,孙仪辰逐渐放下了心里的紧张。
另一方面, 勇气也来自于责任。孙仪辰的妻子、父亲和岳父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全家人之间最常见的问候就是“今天出任务了吗? ”作为国企的党员, 他很清楚这个时候自己该顶上去。“到小区消毒的时候,我会想,自己有这些防护还会感到害怕,住在这里的居民一定比我更害怕。这样一想自己反倒没那么害怕了。 ”
让大家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
随着上海疫情的发展, 消杀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也更加繁重。 24小时待命,昼伏夜出,一次性消杀多个点位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徐房集团的志愿者回忆, 最长的一天他们工作了13个小时。 当天,凌晨一点多接到通知,完成四个点位消杀后, 早上七点左右回到驻地;下午六点,他们再次“接单”,工作至次日凌晨一点半结束。 这一天,志愿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背着40余斤的装备, 辗转消杀了29个点位,共计消耗1吨消毒水。
身体上的疲累还在其次, 消杀工作对精力和细致的要求很高。 薛继东告诉记者,“培训时会讲消杀标准和要求, 不会具体地教怎么制定方案,到了现场都得自己摸索。 ”这意味着, 每一次消杀任务都是陌生的, 需要队员们在短时间内拿出方案,还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和应变。高层居民楼要注意一层一层不遗漏,面积大的菜场、街镇则要计划好队员的动线。
消杀“最重要的就是全覆盖,一点都不要漏掉, 否则这个点位就要重新进行消杀,甚至会造成二次感染。 ”为确保全方位、无死角地消杀,队员们都会严格做到“每一步踩出去都要踩在已经消杀过的地面上”,组长也会在现场进行巡查,多加一道保险。任务结束之后, 队员还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要求穿脱防护服,做好安全防护。
消杀工作按标准完成得越快,老百姓就能更快地回到安全环境中去。为了加快消杀的速度、提高效率,钟巍特别强调每次任务的复盘, 组织志愿者不断完善应对方案, 提升防护和专业能力。薛继东第一次执行任务之后,队内提出来是否可以配备照明设备,钟巍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关键,“万一防护服在看不到的地方被刮破, 后果不堪设想。”与负责采购的城投集团沟通后,两天后设备物资就紧急到位了。
“困难肯定是存在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关键作用。 ”钟巍告诉记者,一支队伍建起来,工作打开局面不容易,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党员不仅要冲在一线带头,也会把问题带上来,方便队伍及时调整。
所有人都关注着拐点的到来,千万人之期盼系于一身,重吗? 先贤李大钊曾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吾辈在斯,当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