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标卓越优化布局城市发展向前向好筅记者 柴斌
回首过去五年,徐汇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城区建设发展大局,大力推动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抬高民生保障底部,不断推动“人民城市”建设向前、向好发展。
一是重大工程,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徐家汇中央活动区以打造更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核心商圈为目标,提升地区品质升级。徐家汇国贸中心项目T1塔楼顺利完成结构封顶,T2塔楼有序推进;徐家汇天桥连廊一期对外开放、二期力争年内对外开放;太平洋数码二期、斯波特大酒店等完成改造升级。滨江地区紧紧围绕打造高质量创新增长极,卓越水岸建设取得新的发展。西岸金融城全面启动建设。央视大楼、西岸美术馆、人工智能大厦东塔楼顺利建成。西岸传媒港、智慧谷收尾攻坚。漕开发地区城市更新有序推进,航地、越界、鑫侨高等项目全面开工。社会民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牙防所新院投入使用,南部小学、中城学校等开学运营,乐龄汇、南部医疗中心、复旦附中徐汇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精细治理,绘制“人民城市”建设新画卷。自2018年全面启动架空线入地工程以来,累计启动实施39条道路、近40公里。尤其衡复风貌区的架空线入地工程空间小、难度高,被誉为“在跳动的心脏上动手术”。武康大楼成为上海标志性的网红打卡点;高安路“一路一弄”成为风貌区道路全要素治理“徐汇样板”;龙华广场建成开放,重现“秋光塔影”;徐家汇教堂广场成为徐家汇新的城市会客厅;枫林路天桥加装电梯,极大便利病患赴中山医院问诊,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绘制了城区精细治理美好蓝图。
三是环境治理,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新亮点。自2017年我区全面施行河长制以来,各级河长始终坚持以“把包袱变资源、把黑臭变风景”的工作魄力,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向好改善。2018年完成梅陇港、春申港等8条黑臭河道整治,2020年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体。漕河泾港-龙华港、蒲汇塘、东上澳塘等三大内河贯通及景观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部分岸段已经对外开放,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北潮港、西上澳塘等河道被市民评选为“最美河道”,春申港、华泾港获得最佳河道治理成果奖,点亮了徐汇水环境。
四是民生保障,展示“人民城市”建设新作为。轨交15号线建成通车,方便我区8个站点沿线居民出行;轨交23号线前期规划和腾地工作有序推进;龙水南路、银都路越江隧道完成腾地、全面开工;田林路下穿中环、景东路、华济路、景洪路等5条区区对接道路建成开放,宣威路、碟山路、武宣路等中城道路完善路网,市民出行的便利性不断提高。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完成22个居民地块征收平地工作,全面启动旧住房更新改造“三年决战”。
展望未来五年,徐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构建“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空间发展格局,对标“五个卓越”目标,优化布局、推动南北交通、精品道路、架空线入地等方面工作,补足短板,加快民心工程建设,解决好群众的身边事,切实推动“人民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安居宜居乐宜建设城区新生活筅记者 柴斌
住房关系民生福祉,五年来,区房管局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均衡”的工作主基调,基本实现了住房市场发展平稳,住房困难得到保障,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管理能级显著提升的目标。
一、补齐“安居”短板,以更大力度推进旧住房更新改造。聚焦我区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根据“可改、愿改、尽改”以及“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龙华新村、龙华西路90弄、斜土路1155弄、康健路100弄28号、天龙八期等改造项目。启动约14万平方米项目的居民意愿、方案征询。多项目叠加推进各类旧住房综合改造,打造梅陇九村、长虹坊等区域化改造示范亮点。完成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约46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8万户。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编制了《加装电梯群众工作指南》“红皮书”、《加装电梯操作流程指南》“白皮书”和《既有多层加装电梯运维管理指导意见》“蓝皮书”。对全区无电梯既有住宅单元进行排摸,完成近900个单元加装电梯意愿征询。
二、建设“宜居”城市,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家庭1378户。新增区筹公共租赁住房2815套,保障性住房床位882张。打造软硬兼治的“新模式”,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共覆盖548个小区,一大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努力打造“美丽家园徐汇范式”,“软硬治理”双向赋能效果显现,覆盖全区761个老旧小区。完成1203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新增或改造,完成3304台运行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完成1014台存在安全隐患电梯的修理、改造和更新,全覆盖开展2.7万幢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完成1万余套群租房整治,我区982个小区全部挂牌“无群租创建示范小区”;完成228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和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1471处垃圾分类设施升级改造,创建380个“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小区。
三、打造“乐居”生活,践行风貌保护中的“人民城市”理念。完成一轮风貌区内建成70年以上公房的修缮,坚持“软硬结合”,牵头实施历史建筑修缮约53万平方米。坚持“保用结合”,重点提升武康大楼周边风貌和景观,打造红色革命旧址慎成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实现黑石公寓、衡复风貌馆、夏衍旧居等重点项目“组团式开发”,配合推进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京剧院等市级文化院团项目,合理规划和布局风貌区商业设施,引进民生项目和精品项目。
展望未来五年,房管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打造以“安居、宜居、乐居”住房品质为标准,重点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加快实施旧住房更新改造、全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力争在人民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中,留下卓越徐汇的华彩一页。
大步迈进 大幅跃升一张蓝图高质量规划筅记者 耿洁玉
“十三五”以来,区规划资源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围绕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砥砺前行,奋发图强。全区功能格局持续优化,空间品质显著提高,城区建设大步迈进,产业能级大幅跃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徐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以高质量规划促进核心功能集聚。编制“徐汇2035”单元规划,明确了卓越徐汇的发展目标和“一核、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以一张蓝图统领城区发展。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聚焦徐家汇、徐汇滨江和漕河泾开发区等重点地区重大工程,完成规划修编和优化调整共50余项。持续推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启动“5+1+X”土地收储和征收专项行动,合计土地储备245公顷,为后续区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魄力干成了一批以前想干而没干成的大事,完成西岸金融城、西岸智慧谷、兆丰路、航天创谷、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土地出让,合计提供约260万平方米等楼宇载体;徐家汇中心、西岸传媒港等旗舰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轴一带七片区”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区整体创新浓度、产出强度和经济密度大幅度提升。
以高品质设计促进城区形态优化。2017年底徐汇滨江8.95公里岸线全面贯通,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初具雏形。实施历史风貌区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推动风貌道路整治和社区品质提升,更新后的武康大楼已成为上海展示海派文化的“城市名片”和市民游客体验的“打卡胜地”。社区规划师制度“十年再出发”,吸引更多规划设计人才、“社区达人”和社会各方投身社区规划与发展,促进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联动融合。推出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综合整治、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改造、蒲汇塘水岸空间综合利用与景观提升等一批精品设计项目。强化城市设计指导管控作用,推进城市色彩、城市家具、景观照明、户外招牌、户外广告等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以高水平管理促进服务水平提升。持续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土地收储、空间规划、产业招商、土地供应上一体谋划、一体思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审批事项由28项缩减到15项。不动产服务改革跑出“徐汇速度”,打响“上海服务”金字招牌,改革措施从1.0版迈进4.0版,颁发上海首本“立等可取”不动产权证书。着力破题“老小旧远”,大力推动零星旧改、旧住房更新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工作,启动姚家塘、小陆家宅、张家园等旧改基地,征收村(居)民130余证,230余户;完成逾1000台加装电梯规划公示。做好民生服务加法,有力保障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落地,健全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区规划资源局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发展理念,锚定“卓越徐汇”发展目标。继续聚焦规划战略引领,在“徐汇2035”蓝图上谋定快动。继续推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持续优化美好人居环境,继续以高质量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管理推动徐汇由“一流”迈向“卓越”。
奋楫笃行提品质臻于匠心绘美景筅记者 姚丽敏
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不断提升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年来,徐汇绿化建设稳步推进,特色景观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园绿地54.11公顷,新增绿道26.57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31.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45平方米。一方面将拆违后的高压线走廊建成了中环大“绿廊”,改善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提升老百姓身边的街角绿地,打造了高安花园、乐山绿地等口袋公园,让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赏花、转角遇景。同时,注重保护与提升行道树景观带,打造了衡山路、宛平路、高邮路等33条市级林荫道。
五年来,徐汇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形成,分类示范成效显著。从分类减量数据来看,近两年,干垃圾量日均量694吨,较分类前减量40%;湿垃圾(含餐厨)日均量达到490吨,是分类前的3.8倍。全区共改造垃圾箱房1182座,设立886个“两网融合”服务点。居民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以上,全区13个街镇全部创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2020年徐汇区创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今年通过了复评。
五年来,徐汇市容景观持续提升,美丽街景处处可见。持续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完成26个“美丽街区”建设,7个市级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创建,10条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建设。
展望未来,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将进一步提高站位,服务区域新发展大局。一是绿化生态再谱新篇章。加快推进外环生态公园带,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区段)建设。全力推进桂江路五期、六期绿地建设,价值多元、功能融合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各类绿地建设5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5.8平方米,计划完成新增立体绿化12.5公顷。
二是市容环境彰显新风貌。打造“四区、三线、一带”总体建设布局,坚持全要素城市设计,充分运用城市色彩美学,打造一批高品质“美丽街区”,让街区更具品味,建筑富有韵味,弄堂充满趣味。
三是低碳发展引领“新时尚”。注重推进“双碳”战略的落地运用,加强绿色清洁能源和数字化转型在分类工作中的运用,在保持原有分类实效基础上,紧盯源头分类、分类清运两个重要环节,总结分析分类中的堵点难点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在源头分类中凸显人性化、在可回收物回收中注重精细化、在全过程管理中推行信息化。持续推广徐汇可回收物交投“社区回收管家”服务,探索两网融合整行业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