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讲“洗澡”,上海话叫“汏浴”,上海周边地区的人方言叫“豁浴”,比较规范的用语称为“沐浴”。 过去汏浴主要是清除身上的污垢和出汗后的异味。
我是生在城市,长在农村,对城乡居民汏浴的设施进展状况了如指掌。 七十年代前,普遍家里汏浴设施简陋,家里很少有卫生间和盥洗设备,农村更是落后。人们夏天汏浴还可以应付,冬天汏浴确是个问题,所以那时,有些人是整个冬天不汏浴的。
黄昏在城市的弄堂里,有小孩子的人家门口都放着汏浴盆, 小孩子坐在浴盆里,赤裸着全身,家长用毛巾为其汏浴,有的小孩坐在浴盆里戏水,把水泼到过路人身上,会遭到家长训斥。 弄堂里,汏浴的,坐在小凳上吃晚饭的,乘风凉“嘠三湖”的,还有生煤球炉冒着袅袅青烟的,一幅城市弄堂居民生活景象的交响曲。
在农村中夏天,当太阳西斜,生产队放工回家后,村前宅后的河浜、池塘是人们汏浴最好的天然大浴缸,这样的汏浴农村土语叫“汏冷水浴”。 此时刻,平时洗涤衣服、洗菜、淘米的水桥上坐满了女孩子,她们半身浸泡在水中,手中的毛巾擦拭着戴着兜的上身。 会游泳的男孩子在水中游乐,有时搞点恶作剧,戏弄一些不会游水和不敢下水的女孩。 刚熟悉水性的孩子,只会狗扒式地游水,双脚上下的晃动,发出“扑通、扑通……”的声响,并溅起一柱柱白色的水花,河浜里有这样几个孩子同时游水,那可热闹了。 乡下黄昏时候,每个村上母亲河中,男男女女的汏浴、游泳肯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了,不可能天天汏浴了,有时身上出了汗,烧点热水用毛巾擦擦身,已经觉得蛮讲究卫生了。
一到冬天,外面天寒地冻,人们即使在室内也是瑟瑟发抖, 汏浴一事成了奢望,每天睏觉前,一家人烧一脸盆热水,汏汏脸面,再把脸盆里热水倒入脚盆内,然后擦擦下身,再洗脚,有时一家人二、三双脚放在同一只脚盆里浸泡, 是以来取嗳的,等汏好脚,脚盆外地上一大滩水。 那时家里都里泥土地, 地上有点水也无所谓,本来干燥的泥土容易起泥灰,上面散泼上点水,能降低家里尘土飞扬。 这种洗漱方式,膝盖和大腿是洗不到的,日子一长,身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皮屑等结成污垢堆积在两只膝盖上下, 看上去黑呼呼,摸上去是像锅巴一样,有凹凸感的。
只有到春节前几天,家长肯出一角钱让孩子们到“浑堂”汏浴,汏汏清爽过新年。
七十年代到农村生产队参加劳动了,冬天干活出了汗,浑身不舒服,去浑堂汏浴要走好几公里路。 一个小伙伴提出,去买包飞马牌香烟,“贿赂”养猪场里的是饲养员老伯伯,让他给我们烧点热水,避开“社员群众”的耳目,我们几个小伙伴可以躲在烧猪食的大铁锅里“舒舒服服”地汏浴了,用这样的方式汏浴,一个冬天也只能偶然二、三次。
八十年代后,有人发明了浴罩,用塑料膜制成一个象圆顶蚊帐形状罩子,吊在浴盆上面,浴盆里热水散发的暖气笼罩在这塑料浴罩里可以保温。 这样人们可“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地汏浴了。
现在汏浴已经是人们家常便饭的小事了,家家户户的卫生间都安装热水器和汏浴设施,有的人家装了淋浴房、浴缸,甚至居住条件宽畅的家庭,在卫生间里安装了桑拿设施,工作之余,浴缸龙头打开,放上热水,打开音响设施,播放一段莫扎特的咏叹调,倒上一杯红酒,人泡在浴缸里,听着音乐,咪咪红酒,这是别有情调的人生享受。 即使严寒的冬天,家里装了空调或地暖设施,卫生间浴室上方装了浴霸,睡前汏个热水浴,促使血液循环,解除一天的工作疲劳,钻进暖哄哄的被窝内睡个好觉。
汏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