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城影业公司的《三笑》电影于1969年获第十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喜剧片奖。它用神来之笔的江南小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唐伯虎与秋香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日前,因京剧《智取威虎山》 的唱腔而拜访了作曲家沈利群老师。 无意中,她告诉了我一个沪港两地文艺工作者合作制作的《三笑》的故事,原来《三笑》中的唐伯虎原唱却是沈利群本人。
沈利群自幼爱唱京剧,中学时代参加过学生运动,1948年,与司徒汉等复旦大学12位学生赴苏北解放区。 1949年,随军南下,在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后因嗓音受损改行学习作曲。为了唤起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著名导演李萍倩拟拍《三笑》。李导深知海外侨胞都留恋着祖国,爱听乡音。 他决定采用喜闻乐唱的江南民间小调来演绎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笑》。该影片公司找到了上海市委统战部及市文化局。当时的文化局领导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过党委书记,因此,他便将此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交给了刚刚到人艺工作不久的沈利群,并告知她,对该影片的歌词选曲、音乐作曲、演唱人员、乐队伴奏和录音制作均由上海文艺工作者担当,无偿服务,且在影片字幕中不留自己的名字。 因任务来得紧迫,沈利群毅然放弃为剧院演出世界名著话剧《茶花女》的配曲工作,即应“长城”导演李萍倩的要求去上海华侨饭店接受《三笑》的音乐创作任务。
沈利群以苏北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贯穿全剧, 她运用了民间小调如“四季调”“紫竹调”“无锡景调”“哭七七”“拨根芦柴花”“湘江浪” 等曲和昆曲、沪剧、锡剧、评弹中的优美曲牌予以再度创作,效果极佳。沈利群谱一段曲,唱一段给李萍倩听。 李萍倩激动地说:“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很快,四十余首的歌词歌曲均得到了李导的首肯。接着,沈利群为聘选歌唱者奔波。 唐伯虎的演唱者原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但她因拍摄《牛郎织女》电影不能来, 只得改请演唱苏滩名家王雪艳,不料,她忙于演出《啼笑姻缘》离不开。犯愁的李萍倩突然想到了沈利群,沈利群说:“不行啊,三天要为四十来首歌曲写伴奏曲,肯定要开夜车,唱不了。 ”李萍倩却说:“给你备一个话筒,你不必大声唱, 肯定行, 伴奏谱可请他人帮帮忙。”因时间紧迫又推却不了,沈利群只得请来了江明惇和儿童艺术剧院的张鸿祥协助分担谱写部分伴奏谱,就这样沈利群担当起了唐伯虎的配唱任务。乐队伴奏邀的是上海民族乐团,指挥是该团团长顾冠仁,全剧音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录制。在上海有关方面的协助下历时3个月,李萍倩带着《三笑》的配唱和音乐资料回到了香港。由长城影业公司的台柱陈思思及越剧演员向群分担任秋香和唐伯虎。她们根据剧情和音乐不时地排练和对口型, 很快完成了大片。李萍倩又带着这部大片回到上海,找到了沈利群,把全片再完整地补曲、过滤、剪辑、完全直到最后杀青。 果然,这部《三笑》在香港以及华人圈内一炮打响。
《三笑》迷醉了全中国多少观众!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更是喜欢唐伯虎那调皮婉转的唱腔,每每想到唐伯虎,她就要去看一场《三笑》,前前后后总共看了11场,当她得知是好友沈利群原唱时,大为惊讶:“我喜欢的唐伯虎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事隔50年,沈利群、许学琴以及上海合唱团的伴唱都已步入了“古稀”和“耄耋”了,他们每次相聚,回忆往事总是那么开心,他们深感为党和祖国付出青春年华很值得。
沈利群与《三笑》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