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献明正在家里挑灯夜战为邻居修理小家电

/郑献明(右二)与母亲、妻子、女儿在一起
文/图 冯联清
龙华街道龙南七村64岁的肢残居民郑献明自2007年从上无十七厂退休后,凭借一手自学的小修小补技能义务为居民们服务,而龙南七村的居民们也都夸赞他是活雷锋。 其实不为人知的是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三位“女帮手”一直都在默默支持他的公益事业。
工作之余自学修理技艺
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三级残疾的郑献明从建光中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上无十七厂。 因为他的腿脚不便,所以工厂安排他从事打印二极管元件型号的工作。 他却不甘寂寞,在工作之余学习小组里其他岗位的工作,不久便掌握了小组里所有工种的技能。
为了掌握更多的电器修理技能,他不仅乐于承接难度更大的修理工作, 对于不同国家生产的电器更是来者不拒。因此,在他的工作台上永远都躺满了“散了架”的电器残骸。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电吹风、电风扇等不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都获得了新生。
由于他为人正直、热心,工友们都愿意将家里坏了的电器交给他进行修理,甚至连女工友的皮包拉链坏了也会找他进行修理,而他总是照单全收并利用有限的节假日进行修理。 每当为工友修好一件物品,他不仅不要半点好处,还会不忘感谢工友。 他的解释也让人为之动容,他表示是工友们给了自己实践的机会,自己的小技能可以为工友们解决生活上的不便也让自己很高兴,所以自己得感谢工友们。 工友们也对他肃然起敬,认为这位拖着肢残身躯却热心助人的工友是当代活雷锋。
退休后成为维修名人
在退休回到自己所居住的龙南七村后, 郑献明发现小区里有许多居民在为家里的电器不能正常运转而烦恼。面对居民们的烦恼,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试着为一位邻居修理电饭煲。经过万用表测试,他很快查出了问题,只花了几元更换了一个小零件就让电饭煲获得了新生。 此后,郑献明“会修东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
一位龙南五村居民家中的电脑死机了, 郑献明查看后发现只是电池出了点小问题, 于是他就关闭了电脑电源, 并将电池拆下来, 经过5分钟的“电路自动调整”, 再装上电池后电脑又恢复了正常。 另外一位居民家中的微波炉有异响, 居民将其拿到过好多家电器修理铺却查不出任何问题,店家还劝其将微波炉报废, 于是居民找到了郑献明。经过细心检查,他发现是由于风扇的叶片碰到外壳而引起了故障,于是其制作了一个小零件,不仅消除了声响,也让微波炉获得了新生。
14年来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郑献明为居民们修好了电风扇、电灯、热水器、手电筒、油烟机、电冰箱等各类电器,也换来了数不清的赞扬。 近年来, 街道和小区的学雷锋活动都邀请了他参与。 随着他在公益活动中亮相机会的增多, 前来要他帮忙修理电器的居民就更多了, 而热心的他总是笑脸相迎、满口答应,并抓紧时间修理。最近,他的服务又延伸至了下水道疏通、马桶修理等项目。
妻子女儿背后倾力支持
在郑献明的背后, 不仅他的妻子十分理解他, 而且他的母亲与女儿也都十分愿意成为他的好帮手。 妻子李秀贞是其生活和工作中的第一帮手。李秀贞比郑献明小2岁, 退休前是上海制线厂的挡车女工,由于她与郑献明从小是邻居且性格与爱好十分投缘,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郑献明。由于郑献明的腿脚不便导致登高不易,所以登高找配件、递零件、托举物品等工作都由李秀贞承担。
在并不宽敞的客厅兼餐厅里,由于待修的物品太多, 客厅的一角成了电器堆放点,爱干净的李秀贞只能腾出手来帮助郑献明整理还来不及修理的物品, 让他修理电器的空间能变得更大一些。 随着要修理的电器不断增多,家中需要配备工具箱和备件箱,于是李秀贞还在客厅的一角开辟了存储备件的区域。
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对于郑献明来说有些困难, 于是拥有大学学历的女儿帮助他用手机上网寻找需要的零件, 并进行详细询问与下单。 有了女儿的支持后, 他再也不需要骑着电动自行车满世界转悠,只需要在淘宝上下单就能将零件“包邮到家”,而且还可以货比三家、挑挑拣拣。 在他的要求下,女儿还当起了“老师”,将用手机上网购物的方法传授给了他。 由于虚心学习,已经64岁的郑献明现在网也会用中文输入法了, 并能用手机上网找到自己想要的零件。
高龄母亲背后默默奉献
因为心疼郑献明每天为居民们的事情奔波,91岁的母亲主动地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 她说, 一次一位居民送来了一只价值几元的手电筒要检查灯泡不亮的原因。 郑献明竟然反复查了好几天, 终于查明问题出在了开关的一个小零件上, 但是其到店里一问却得知零件要1000个起卖,得花费好几百元。 舍不得花“冤枉钱”的他只能从已经废弃、 相同型号的手电筒上拆下一个小零件, 才使得手电筒获得了新生。 所以自己多承担一点家务,儿子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为居民们服务。 有时李秀贞会抢下郑献明母亲手中的活,想让她休息一会儿,而她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并表示自己多帮一些忙,儿子就可以多修理一些电器,居民们也就能早日拿回要修的电器。
李秀贞还表示, 虽然郑献明是三级残疾,但是他是一个热心的人,做的都是帮助人的好事。尽管自己心疼他,但是他脸上流露出的快乐与居民们的感激也让自己很感动。 由于他的腿脚不便且为居民们修理物品不仅要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 还要上上下下扛东西, 所以自己必须要帮助他做一些事情。 郑献明的女儿也很理解与支持父亲,只要在家里,她也会帮助父亲做递螺丝刀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对于三位“女帮手” 的理解和支持, 郑献明说自己的心里只有感激,“家里人的支持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家人乐于做自己的后盾也让他有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 所以他现在只有两个心愿, 一是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一些, 为居民们服务还得靠身体支撑。二是为居民们再多做一些好事, 解决居民们更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