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梦婷
“传模范匠心·育劳动新人” 徐汇区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暨2025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课程发布仪式日前在上海市第四中学举行, 正式拉开了徐汇区劳动教育新学期的帷幕。
本次发布了新学期的25门课程,由劳模工匠备课讲授,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医学健康、食品工艺等多领域。 与以往劳动教育课程不同的是, 本次课程将其中5门纳入了学校正式教学安排的校本系列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从探索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奥秘的科技前沿课,到传授生活场景收纳技巧的应用技能课,再到融合传统工艺与生态保护理念的文化传承课。
活动现场,1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劳模工匠代表接过了“劳动教育导师”聘书。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上海市第四中学近200名师生率先体验了劳模课堂的独特魅力。
全国劳模、上海外高桥造船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洪刚以船舶制造中“每根钢管的重量”为切入点,用数十年从业经历生动诠释了“精益求精、责任如山”的工匠精神。 人工智能专家吴文巍则通过分享其团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西藏供水难题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科技服务社会的热情。
徐汇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总工会将与区教育局深化合作, 依托已建成的“匠心模范寻访”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体系,同时将在市四中学试点成功的校本课程模式, 包括运行机制、师资培养方案和评估标准,系统推广至全区各中小学。 此外,区总工会将通过组建校际联盟、共享优质师资、输出标准化课程包等方式,确保各校都能有效实施这一创新模式,让全区青少年普遍接受优质的劳动教育。
25 门劳模课程上新,5 门纳入校本
徐汇区创新推出校本化系列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