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四)黄道婆如何返回故乡:遇赦、夫亡、附海舟归
1.关于“遇赦、夫亡、附海舟归”的总体分析
按照比较公认的黄道婆1245年出生起算,“从夫戍海南”应该是1260年左右。 因此及至元朝,“宋五”的身份是“新附军”“南军”,是被朝廷监控和担心的对象———有学者认为, 元朝远征日本的一个目的是消耗投降的新附军。
从卫戍蛮荒之地到经历灭朝之战, 以至于成为投降部队中的一员,“宋五”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更不幸的还在后面,“遇赦、夫亡、附海舟归”,词语的顺序表明,“宋五” 是在元廷赦免之后身亡的。 于是最终只有黄道婆一个人“附海舟归”。我们前面强调过:王逢称“遇海舶以归”,张之象称“附海舶归”; 张之象对前辈文字的改动,我们不能用“马虎”来揣测, 而是意味着: 因为是官方赦免,回程可能跟随官方的船只。
2.关于“宋五”历史背景的分析
1260年左右“从夫戍海南”,大概在南宋理宗开庆、 景定年间。所以“宋五”可能参与的重大作战行动,包括对“三巴大王”的镇压、元灭南宋之战,甚至是元廷远征越南之战。
镇压“三巴大王”之战。 1267年,陈明甫、陈公发在鹿回头建据点,自号“三巴大王”,聚众划地而治,他们攻击城镇、征税征粮、打劫官船、海外贸易等。镇压行动一直持续到咸淳十年(1274年),“筦帅马成旺遣其子抚机应麟, 申命转辖云从龙协赞平之”(乾隆《崖州志》)。“三巴大王”的根据地就在今三亚鹿回头山脚, 位于吉阳军东部。作为崖州戍军的“宋五”,应当参与了这场漫长的战争。
元灭南宋的“崖门海战”。1278年,南宋末帝赵昺与陆秀夫等的小朝廷迁到崖山,与元军开展了史称“崖门海战”的总决战。到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宋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自尽,南宋结束。 此战宋军阵亡十万军民,“人死乱如麻”。 崖州地区是南宋朝廷最后的据点,无论如何“宋五”都会被组进最后的抵抗队伍,参加了这次战役。
元廷征服海南。 崖山倾覆后,以南宋抚州幕官赵深道为代表的部分南宋军官负固不降。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廷派云从龙率军平定海南,赵深道等“度无可支柱, 始提其精兵万众内附”。 这批原籍浙江的南宋新附军,主要是配备船只的水师。 正德《琼台志》称“宋末祥兴遗卒,置镇白沙防海。 ”“宋五”有可能是这里面的一员。
第三次南征安南。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第三次南征安南。发江淮、江西、湖广三行省的元兵、 汉南军等七万人,云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一万五千,分道南征。 张文虎跟随大军从海路运粮七十万石。但元军开局就连番失利,军中又爆发瘟疫,士气低落,经过云屯、白藤两次重大失利,第三次远征宣告失败。越南派其中大夫陈克用等向元朝进贡,从形式上给元廷面子上的交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