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法院日前发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控指南》 并通报典型案例, 通过列举民间借贷法律要点、再现部分典型纠纷场景、明确民间借贷解纷路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借条的证明效力问题是民间借贷纠纷中常出现的疑难问题。民间借贷纠纷中,一方仅持有借条,未能提供支付凭证,如何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借贷关系?《指南》列举了一个典型纠纷场景: 张某要求李某偿还借款10万元, 并出具了一张写明借款10万元、 落款处有李某签字捺印的借条。李某承认借条的真实性,但仅认可实际借款金额为5万元。该笔借款本金应如何认定?《指南》指出,本案中,李某认可借条是其亲笔书写并捺印,虽辩称实际借款金额为5万元,但未能作出合理解释, 也没有提供相应证据。借条这一书证,具有较强证明力,在李某没有相反证据提交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予以否定。 本案处理中,应详细询问双方钱款来源、用途、交付情况,防止虚假诉讼。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何时开始起算诉讼时效? 安某于2018年1月向吴某借款10万元,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 吴某于2022年5月将安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还款。安某却称吴某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不同意偿还。对此,《指南》提醒,依据《民法典》规定, 吴某与安某的借款未约定还款期限, 故该笔借款期限应自吴某向安某催要后, 再给予安某一定的合理期限后开始起算。因此,吴某的请求权并未过诉讼时效,安某应当偿还吴某借款。
门头沟法院副院长谢耀宗介绍,该院针对民间借贷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时进行走访、摸排,制作了该《指南》。《指南》详细阐述了借贷合意、资金出借的证据要求和利息的法律保护规则,以问答方式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说明,明确了民间借贷解纷路径。 此外,《指南》中还介绍了多元化解决纠纷方式, 并附上借款合同、借条模板,具有较强的实操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

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