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王洁敏 图/资料
在构建15分钟生活圈的框架下,徐家汇街道针对社区特色,精心规划了卫生站布局与医疗资源分配。 通过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引入中医、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及便民措施,旨在增强居民就医便利性,改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品质,确保医疗服务广泛覆盖。
“徐家汇—军医”社区健康服务融合体
2023年3月30日, 在徐家汇街道首届璀璨生活节开幕仪式上,“徐家汇—军医”社区健康服务融合体宣布正式成立。徐家汇街道与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上海长海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海军第九〇五医院5家沪上知名的部队医院签署了共建协议。多位医学大咖、健康科普大使每周四定期下沉一线, 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各部队医院与街道合作, 建设好家门口的健康服务点,定期将健康义诊、科普宣传、 门诊信息等资源送到片区生活盒子和29个居委老年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已开展50余场健康咨询及科普讲座,为2500余人次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问诊等专业服务。
塘子泾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承岐黄治未病
位于徐虹北路11号的塘子泾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22年成功创建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荣获“优秀”称号。服务站面积为300平方米,强调“医养结合”“治未病”理念,设置中医智能互动区及中医体质调护茶吧。
中医智能互动区设有智能中医体质辨识仪和智能中医功法镜,智能中医体质辨识仪通过采集面相、舌像和问诊填题,进行自助体质辨识,根据体质辨识结果,为居民提供膳食、茶饮、穴位、功法等调护建议;智能中医功法镜提供多种中医功法训练,通过摄像头捕捉技术实时指导居民动作是否到位。位于服务站中央的中医体质调护茶吧为居民提供适应各自体质的特色中药茶饮,传播正确中医保健理念,做实中医健康管理。
膝骨关节炎是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心的“一针一包一功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上海市首批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 同时也是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温针透刺配合强膝健骨操治疗膝骨关节炎” 获得了第十一届上海中药科技奖。 中心成立膝骨关节炎健康讲师团,宣教如何保护膝关节;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推广自创的“强膝健骨操”;开设特色服务门诊,从动员、筛查、诊断,到综合管理及随访, 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提供全专结合、全流程管理。
服务站因地制宜, 开设中医儿科特色专家工作室, 邀请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夏以琳,开设“中医儿科专家门诊”“中医肺病专家门诊”(每月底周四下午),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儿科疾病等特色中医诊疗服务。中医全科医师全程跟诊学习,通过师带徒方式传承发扬中医诊疗特色。
家门口的小康复中心
坐落于上海蒲汇塘路18号的土山湾“生活盒子”是一个集多项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设施。其中,徐汇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核心组成部分, 在继承原有架构的基础上,顺应基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更新升级, 组建了一支融合医疗与养老服务功能的新型社区卫生团队。 团队由全科医师2名、中医医师1名、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社区护士3名组成。
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 将生活盒子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强化提升, 推进医疗服务的多元化、特色化,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多科室的协作联动, 打造了“家门口的小康复中心”,将康复诊疗的具体工作下沉至生活盒子中。 服务站在原有全科、 中医科的基础上, 新设康复医学科, 并配备各类治疗仪器, 全方位满足周边居民康复保健的迫切需求。在人员配置上,安排专职康复医师定期为前来就诊的居民进行详细的康复评定,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居民, 适当安排专职康复治疗师提供康复治疗与训练宣教指导, 确保服务站能够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此外, 中心于2021年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示范社区康复中心”,《膝骨关节炎社区康复分级管理》—病房、门诊、服务站、居家四级康复网络,荣获2023年第13届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 依托“中山医院—徐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徐家汇社区与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山医院康复科紧密协作,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家庭医生充分利用号源下沉政策优势,优先为辖区签约居民安排专病专家门诊预约服务,位于中心的康复病区承担来自二三级医院的术后康复治疗患者,确保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工作取得实效。
徐汇新村服务站设立的“家门口的小康复中心”, 秉承服务社区居民的宗旨,致力于为慢性颈肩腰腿痛、膝骨关节炎、髋关节炎、脑中风后遗症、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社区常见病症提供一系列有序的诊疗服务,以期满足社区居民的康复需求,有序推动康复服务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