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记者 吴会雄 图/资料
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给这个盛夏增添了一份火热。 而在徐汇康健街道,有位可爱的耄耋老人,于斗室间绘就了一幅“体育奥林匹克画卷”。
89岁高龄的民间体育收藏家陈鸿康,四十余年在康健街道玉兰园小区家中一间仅有14平方米的狭小斗室中,构筑起一座以体育为主题的私人收藏馆。 他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被称赞为“奖牌奖杯全国第一人”,“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也被康健街道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3月,在康健街道协同多方努力下,“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全国第一家私人综合性体育文化收藏馆在玉兰园小区的陈鸿康家中正式对公众开放。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徐寅生亲自题写了馆名,并出席开馆仪式热情致辞。
如今,在“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内,体育藏品已逾两万件。 这些藏品如同灵动的使者,娓娓道来诸多珍贵的瞬间与无尽魅力,闪烁着奥运精神的光辉。
“体”缘初绽 梦想种子悄然生根
陈鸿康的青春是在广东路的弹子房中度过的,记分员的身份成为他与体育不解之缘的起点。 军旅生涯结束后,他被分配至黄浦区体育系统工作,直至退休。 对于他来说,每一步都踏着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
1976年,上海迎来了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陈鸿康有幸参与其中,并负责接待瑞典乒乓球队。 那段日子里,他事无巨细,以周到的服务和真诚的热情赢得了瑞典友人的高度评价。 作为感谢, 领队赠予了他几件纪念品———一枚刻有比赛标识的钥匙扣、 一支精致的圆珠笔,以及一把小巧的带汽水扳子的小钢刀。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如同钥匙般,打开了陈鸿康心中那扇通往体育收藏世界的大门。 从此,他的生活便与体育收藏紧密相连。 从最初的几件小物件,到后来的成千上万件藏品,陈鸿康的收藏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藏”海探秘 共绘独特奥运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鸿康的藏品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源自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体育瑰宝汇聚在这间小小的斗室。 奖牌、奖杯、徽章、球衣、球拍……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与记忆。 陈鸿康将这些藏品视为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细心整理:梳理近30个大类,逐一进行归类、编号,制作铭牌、编制目录、打印造册,为所有收藏品精心构筑起精确、细致的“户籍”……
馆内收藏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类藏品21243件(枚),其中各届奥运会藏品2940件(枚),包括奥运会奖牌、各种纪念章(币、盘)、旗帜、吉祥物等,还有一套涵盖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的纪念章。
在收藏整理的同时,陈鸿康将收藏经验升华至理论高度,并于国家级杂志《收藏》及各有关区(县)的收藏类书刊上发表诸多文章。
筑梦“馆”宇 绽放体育收藏之花
2019年初, 借助康健体育公园升级改建的契机,康健街道与“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决定联合建设新的展馆。 经过精心设计布展,新馆于2019年6月在康健体育公园二楼展厅闪亮呈现。
这座由斗室扩展而来的“家门口博物馆”,成为社区居民了解体育文化与历史的重要窗口。 那些奖杯、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诉说着往昔的荣耀故事。
这些藏品亦走出上海, 于全国乃至境外多次展出,在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体育的辉煌与梦想,使更多体育爱好者与青少年得以沐浴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与力量。
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四、六9:00—11:00
预约电话:54199404
地址:康健体育公园(桂林西街168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