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由孙道临主演的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看了无数遍,但这次第26届上海电影节开幕电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还是让我历经抢票之难, 有幸走进影院, 一睹由郑大圣担任总导演、 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王佳俊、 朱洁静领衔主演的同名舞剧电影。
这部剧以革命烈士李白为原型,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彩的情节设计,让我沉浸在那战争年代里革命先烈英勇不屈、无畏献身的崇高精神之中,深受视觉与情感触动。
该剧从电影到舞台,现在再回归银幕, 为作品的创新突破,作了一次全新尝试。它通过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生动地再现了隐蔽战线上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每一个舞步、每一个转身,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特殊时期的艰辛与不易。 舞者们用精湛的技艺,将李白坚韧不拔、忠诚无畏的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对白,完全靠演员的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体动作,在时而舒缓时而铿锵、 时而悠扬时而婉转的旋律中散发出独特艺术韵味, 把主要人物塑造成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英雄形象。 李白不仅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更是一个有血有肉、 有情感有温度的普通人。 他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都在舞者的演绎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种真实而深刻的人物塑造, 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李白的不朽精神。
在情节方面, 影片巧妙地通过舞蹈和音乐的编排,将紧张刺激的谍战氛围和感人至深的情感线索交织在一起。 从李白接受任务到深入敌后开展工作, 再到最后壮烈牺牲, 每一个情节都设计得十分精彩。 特别是在展现李白与战友、 亲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时, 舞者更是通过细腻的动作和深情的音乐,将观众的情感引向高潮。 它不但打破舞台表演的“第四面墙” 因而营造了丰富的叙事脉络, 还充分发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让镜头的转换具有组接的自由性和流畅的灵动性, 既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内涵, 又拓展了作品的历史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 该剧还紧扣了本次电影节的主题“电影之城”。 作为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不仅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与魅力,更通过李白的故事,传递了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开幕电影,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光彩。

电波,永不消逝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