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中,曾有过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线,那便是小书摊。小书摊通常都设在车流量不大的马路边,尤以背街小巷居多。
这些小书摊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那种旧书摊,它与旧书摊有着本质的区别。旧书摊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大大小小各种体裁的书籍,而小书摊摆放的则全是连环画。
在书架周围,摊主总会摆放几条矮脚长板凳, 专供前来看连环画的人享用。 摊主大多时间坐在书架边的骨牌凳上,或是小椅子上,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遇到客满时,推主干脆自己站一边,将凳子让给客人坐。 这大体就是小书摊的基本构成。
来小书摊看书的,大多数是中小学生,也有爱看连环画的青年人,中年人则极少见。 我想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连环画俗称“小人书”,顾名思义,是给“小人”看的书。 看“小人书”很便宜, 一分钱便可租借两本。当时的学生虽然没啥零花钱,但口袋里一分两分还是摸得出来的。我记得身边的许多小伙伴都把买糖的钱拿去看连环画,这也是小书摊生意的主要来源。
我当时也是小书摊上的常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初识几个字的一二年级, 就开始往小书摊跑。当时最爱看的连环画有两本,一本是《通天河》,题材取自《西游记》; 另一本是《赤壁大战》,改自《三国演义》。看连环画入迷后,爸爸一给我零花钱,我便第一时间跑到小书摊看连环画。有时运气好,正好碰到小书摊上新书,我便能先睹为快。
现在想来,小书摊可以说是伴我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而连环画则是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我有许多文史知识最初都是从这里获得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以至我后来读《三国演义》《西游记》 等原著时,便感觉轻松了许多。
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改造,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小书摊开始逐渐失去经营场所,有一两家顽强坚持下来的,最终也难逃关门大吉的命运。但小书摊带给我的快乐, 却一直让我牢记在心,久久难以忘却。

难忘“小书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