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参加一次活动时, 我有幸得到这本由蕾秋·乔伊斯所著的《一个人的朝圣》的书。 此书被誉为2013年欧洲畅销小说。故事情节优雅细腻。主要讲述了一个65岁的老人徒步627英里旅程, 去看望一位生命垂危老友的故事。
整个旅程可以说是主人公哈罗德对自己过去的一个反思。在其幼年时,母亲的出走和“酗酒的父亲”, 受尽旁人的冷眼和嘲笑。16岁时被父亲赶出家门。结婚后自己的儿子抑郁自杀。与妻子莫琳稀疏导至后来分居形同陌路,父亲彻底疯癫,母亲则仿佛永远消失……这些痛苦的经历仿佛一场场噩梦, 时刻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让他痛苦不已,难以解脱。 自责和忏悔,深深地折磨着哈罗德。 当伤痕累累的哈罗德以其孱弱之躯横跨整个苏格兰时, 莫琳的心灵也横跨了她大半个人生。 在邻居的劝说下, 妻子莫琳也在直面生活的现实, 开始反思她跟哈罗德貌合神离的关系, 明白了夫妻间的矛盾不可能完全是一方的责任。 最后莫琳决定开车去贝里克郡接丈夫回家。
在哈罗德千里跋涉的路途中, 与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的另外一趟心灵之旅。 一个关于自我救赎及成长的过程。哈罗德退休后, 每天就坐在门口的阳台上,看着日出日落,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地度过。 他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独善其身,做个隐形人。就在他迷茫时,无意中收到二十年不曾谋面的老友奎妮寄来的信。 这封信激起他对往事的回忆, 更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他决定用朝圣的方式徒步穿越英格兰去见奎妮。哈罗德凭着一个信念,只要走, 奎妮就会活下去。 在旅程中, 哈罗德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曾走过弯路也曾迷茫过, 毕竟不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而是一个老胳膊老腿的上了年纪的老人。 几次三番地想放弃,最后还是被理智战胜了。在行走和等待的过程中回溯过往,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缺憾。从而回归内心, 走向最真实的自我。他还是相信在人生的路上,留下的是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走下去。
掩卷思考,觅其精髓,感悟良多。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但有的人在坎坷曲折中绽放出灿烂的花, 也有的人却在低谷处永远沉沦。 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有所舍得,才有所获得;有所放得,才有所值得。 失去到无可失去时, 便是得到的开始。风雨人生,不会事事都如己意;纷扰世界,不会处处都悦己心。凡事能淡然处之,绝非易事。 我们要舍得抛弃迷茫和困惑, 获得的是继续前行坚定的信念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