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空晴朗。我沿着运河堤岸漫步, 一阵轻风拂过,从空中飘来洁白的柳絮,远远望去,柳絮随风漂浮着,旋转着, 就像飞蛾在空中飞舞, 然后轻轻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我伸手接了一小团柳絮, 它就象一条从水里被抓住的小鱼在手里惊慌乱跳,我不忍心, 手一伸让它又回到风中去了。此时,蓦然想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的诗句,勾起了我童年捉柳絮的情思。
柳絮, 又称“杨花”“柳花”等,老家人叫柳絮。 记得小时候,老家家前屋后,河边上长有柳树。每年四五月份,柳树上的枝条就吐出白色毛绒绒的柳絮,微风吹来,它们便离开枝条,随风飞舞。村庄田野, 河边柴滩到处都是飘飞的柳絮。 我问过父亲,柳树上为什么会有柳絮? 父亲说,柳絮是柳树的种子, 每年在这个季节,便从枝条上落下,随风飞向田野间, 来年的春天就会从泥土中长出了小树, 庄上的柳树就是柳絮传宗的。 为了印证父亲的说法,我把抓到的柳絮埋在屋后潮湿的泥土里。 果真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冒出了小树苗。
柳树, 是老家人喜爱种的树种, 也是我们孩子从小就喜欢的树木。 当春天来临,它们总是第一个感知, 悠长的枝条吐出了嫩绿的柳芽。经过几场春雨的滋润, 枝条变得又长又粗,随风飞舞,如同少女的长发,很是迷人。 上学的时候,行走在河堤上,贪玩的我们, 看到长满嫩叶的柳条,便爬上树,伸出小手拧下几根柳条,编个柳帽,戴在头上,向学校跑去。
立夏后, 柳树上的柳絮雪花般飞舞起来, 年少的时候, 我和小伙伴抓柳絮抓上瘾。 一放学,就从家里拿个小玻璃瓶到村口追着柳絮跑。飘飞的柳絮常常在空中上下翻飞,左右不定,像一个调皮的小孩, 忽而上扬, 忽而下落, 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一小团柳絮抓到手。 那时乡下缺医少药, 人们在劳动时不小心手或脚划个伤口, 用柳絮往伤口的地方一上, 就能止住流血。 柳絮真多, 不长时间,小玻璃瓶装满了。
玻璃瓶装满了柳絮后,我们就坐在村口的小木桥上,看蓝天上飘飞的柳絮,羡慕它们像飞蛾,在天上自由自在地跳着蛾舞。 柳絮飘飞之景,也让一队诗人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贾至的“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薛涛的“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吴融的“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杜甫的“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庾肩吾的:“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柳絮,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确实飘得动人。
坐在小木桥上看空中飘飞的柳絮,看着看着我们来了兴趣, 玩起了吹柳絮比赛,看谁吹的柳絮飞得高。从瓶子里倒出几小团柳絮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位伙伴大声喊道,比赛开始。 我和同伴张开嘴巴,对着手心里的柳絮用力一吹。柳絮在我的掌控中徐徐上升,眼看就要飘过头顶了,我望着吹着,心里得意洋洋。正在这时,一阵风把上升的柳絮压了下来,倏地降低了高度,我赶紧过去,吸一口气,鼓起嘴,拼命的朝柳絮不停地吹,柳絮又重新飞扬了起来。在旁边观看的同伴都不由地鼓掌喝彩。我跟随着飘忽不定的柳絮,生怕又会降落下来。 谁知,眼睛紧盯着柳絮,却忽视了脚下,一脚踏空,“扑通” 一声掉入河中,溅起了浪花。同伴见我掉到河里,都纷纷跑过来帮我。那天,父母都外出干活去了,家里只有姐姐。姐姐赶紧替我洗了衣服,还帮着我隐瞒,免受父母一顿斥责。
又是一年柳絮飞, 我站在运河堤上, 看着轻扬的柳絮雪花般飞舞, 多想召集昔日的小伙伴再回故乡, 在村头的木桥上再玩一次抓柳絮,吹柳絮比赛,找回童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闲看儿童捉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