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徐喆衎 李瑾琳 图/陆翔
上午6点多,城市已经苏醒。 不算热闹的长桥街道罗香路上,西北红拉面馆里人头攒动,身穿制服的环卫工三五结对走进店内,不一会,已经有十来个环卫工坐着吃上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这里对环卫工全场免费,这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
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也很满足
说起西北红拉面店, 不仅居住在周边的居民很多都认准这里, 还有不少食客慕名而来,“汤清爽、面筋道、肉量足”这是大家对它的评价。 老板郑永校退伍后来到长桥街道,因为祖辈都爱吃面食,就摸索着开了这家拉面馆。 20多年,这里,从只有5张桌子,到现在敞亮的2个门面、10来张桌子, 成为辖区内开业时间最长的拉面店之一。
“凌晨一二点, 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熬汤、煮肉、备菜、揉面等,到早上五六点,顾客就多起来了。 ”老板郑永校说道。说话间,他还不时和进来的环卫工和老顾客打招呼。 50出头的郑永校是河南人, 谈起为环卫工提供一天免费的面食的缘由,他说是唠嗑唠出来的,也和他热情爽朗的性格分不开。 因为西北红拉面馆是24小时营业,郑永校一直看着环卫工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了, 干完活就来店里吃碗面,他就喜欢和他们聊天,一来二去的,就想为这些环卫工人做些什么。他和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商量, 是否可以免费提供一天的面食, 无论什么时候来吃都可以。就这样,从2021年开始,西北红拉面馆每月最后一天,全天24小时环卫工们都可以来店里吃面。“即使没有免费,我们也愿意来这里吃,10多年了,我都习惯这里的味道了。”正吃着面的环卫工李阿姨告诉记者。“他们真的不容易,来店里吃碗面,聊聊天,我看到他们笑得开心,我也很满足。 ”郑永校真诚地说着。
吃碗面、喝口汤,老年人就爱这口
西北红拉面馆, 除了对环卫工人有每月一次的免费优惠, 还是长桥街道清和敬老联盟的成员,对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优惠, 每碗优惠1元。 虽然只是1元,可在很多老年顾客眼里,本就不昂贵的价格, 这份心意很贵。 而在郑永校看来,每个月300多碗的免费面,加上给予老年顾客的优惠, 一个月1万多的公益投入,带来的是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正值饭点, 店里的顾客中60%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这桌、那桌,还有那几桌,都是老顾客了,年纪大了,自己烧饭又经常吃不多, 来店里吃碗面, 喝口汤,老年人就爱这口,大家就成为老朋友了。 ”郑永校告诉记者,自家店里的汤都是每日必换,用大棒骨头、鸡骨架一起熬制4个多小时,精华都在其中;而面条从和面到拉面、削面,都是手工制作;牛肉也是烧制得酥软有嚼劲, 加上免费自取的各类腌制小菜, 一碗面里的名堂可不小。“这个面的汤特别好,清爽又新鲜,面条都是手工的, 我一直都喜欢来这里吃。”80多岁的倪阿婆是店里的熟客,“这里老板人很好,我一直来的,每次都会优惠1元,这虽然是小钱,但积少成多呀。”对于熟悉的老年顾客, 郑永校总是会嘱咐煮面要软一点、久一点,方便消化。
2023年,长桥街道开始对沿街商铺进行适老化改造, 西北红拉面馆积极响应,桌子选用了圆角的,椅子改为有靠背的,比起原来无靠背的,坐起来更稳定安全, 而这些家具都是郑永校货比三家,反复确认对老年人更安全更舒适才定下来的。 后期,还将根据街道的要求,完善无障碍设施。这也是长桥街道“清和敬老爱幼街区”持续推进和建设中,为构筑老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所做的探索。 近130家的优质商家的家门口的服务,不仅亮出服务承诺, 更是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中让清河敬老联盟的品牌变得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