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灵魂的最深处。 它是成长的摇篮,是记忆中最深刻、最难忘、也是欢笑最多的地方。我出生在江西奉新县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后面是险峻的越王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 林间古树参天,树木郁郁葱葱。村前是弯弯的潦河, 像一条彩带飘向远方。经常会有渔民在河里捕鱼,有的线钓、有的用鸬鹚、有的撒网。夕阳下,一片渔舟唱晚的美丽景象。
小时候,我除了读书,主要就是放牛。 我每天早上五点钟左右就起床了, 把牛牵到水草丰美的地方, 等牛吃饱了再去上学。 放学后, 边做功课边放牛。牛吃饱了就仰起头,我踩它的前肢关节翻上牛背。 牛很通灵性, 一路兴奋地奔跑回家。1989年, 妈妈有一天突然笑着对我说:“强强, 你马上变上海人了。有新政策了,因为妈妈是知青, 你的户口可以迁回上海。”我看到妈妈眼睛里有开心的泪花,我却很不高兴。我哭着说:“我喜欢江西, 我不去上海。”妈妈摸着我的头说道:“傻孩子,别人想去都去不了呢! ”1990年, 我进入上海第三衬衫厂工作,后来,我又参军入伍。退伍后, 应聘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我人在上海,可是我的一颗心依旧牵挂着家乡。
2018年春天, 我回到家乡探亲,一看家乡没有什么变化,经济不富裕。 我的邻居小陈是村长了, 我说:“江浙的农家乐办得很红火, 我们村为什么不办个农家乐呢? 吸引城里人到我们这山青水秀的小村庄来度假,不是可以增加收入吗?村子里很多农产品卖不出去, 可以通过网络销售, 可以到县城联系‘邮乐小店’把村子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小陈笑着说:“你在上海真是见多识广。”我说:“这山上林子里用网围起来可以养鸡, 多养些鸡可以快速致富。 ”我和小陈边走边谈,两人是越谈越兴奋, 不知不觉夕阳落山了。
在家乡探亲的一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我恋恋不舍地回到了上海。几个月后,接到小陈的电话。“强强,村里农产品通过‘邮乐小店’都卖出了,我养的土鸡、土鸡蛋供不应求。可惜就是农家乐没办起来,没资金。 ”我听着小陈开心的话语, 心里为他们的新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不管我身处何地我永远深爱着我的家乡。

“放牛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