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钣金工工艺。 即把约1毫米左右的平板钢材制作成杯子的过程。 主要是按要求划线落料,再用钣金榔头在鸭头型方钢底座的马凳上按要求密实锤击钢板, 使其收缩。在经过一至二圈后,把半成品放在炉火中烧红回火,清除钢板的内部应力。 用这种方法一遍又一遍锤击收缩,一次又一次进行回火,最后把平钣加工成杯子。 用回火清除应力的工艺,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制定生产工艺时, 我特别强调安排回火工序。 例如焊接件、铸件,经过回火消除应力后,产品质量有了保证。
工作中应用回火消除钢材内部应力的实例很多,如在承接杨浦大桥打桩工程的桩帽制作任务时增加回火工序,效果显著。 原来对重要的厚板进行焊接时需先预热,焊接时不能中途停止作业,要保持构件的温度, 焊后保温防止快速冷却, 这是焊接工艺的最高要求,也是转接单位同样的施工方法。 但是桩帽在施工中经不起打桩锤反复锤击,因为反复锤击后寿命会缩短,所以制作桩帽时要求做备件。 我在制作时要求最后把桩帽整体进行应力消除回火,这样的工艺对质量有保证, 桩帽经得起锤击、震动、冲击,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四、学习木屋架制件工艺。在按图制作划线下料时,受压杆件应稍长些,受拉杆件可稍短些, 这样在构件拼装时,外观更挺拔、更平直,受力更合理。 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同样的原理制作钢屋架时,也可用这样的工艺,使成品更符合设计尺寸的要求,受力更合理。
五、学习制造刀具的工艺。在加工汽车继电器的铸铝底座时,其中有一条下部是圆角的T型槽, 利用专门自制的T型铣刀,我学会了切削刀具的刃口加工,知道了刀具有前角和后角的知识原理,并学会了刀具的热处理工艺。
六、学习机械制图的工艺技术。这是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特色传承,也是一种“工程语言”, 为我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我在工作中也不断钻研,提高了“工程语言”的能力。 例如,我在2007年6月完成了地铁隧道工程的砼管电钢模施工详图的转化设计任务,这是需要综合各种加工制造工艺知识才能胜任的任务。
上述各项技术工艺是我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多位老师傅的传授和帮助下学到的,这些技术工艺让我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得以顺利完成单位交付的各项任务, 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 也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老师傅们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无私的帮助, 在生活上更是给了我家人般的关心和爱护。 记得有一次在铇床加工零件时, 我因操作不慎把右手拇指轧伤,潘国磐师傅及时帮我消毒并包扎好伤口, 并像慈父般把我拥抱在胸, 轻声安慰。 我虽身在孤儿工艺院, 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如今伤痕犹在, 但却是我一生温暖而难忘的回忆。(完)
(作者系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退休职工)

13 岁进入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