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我总归穿戴妈妈给我织的毛衣、手套、帽子走亲访友。 后来工作了,跟妈妈学着织毛衣,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买了一斤绛红色毛晴,学着给自己织了一件桂花花样的中式大襟外套,用毛晴织毛衣,外婆帮我做毛衣盘扣。
上世纪八十年代儿子出生后,去新华书店购买了5元9角一本的《和妈妈一起织毛衣》, 根据书中各种彩色的图片, 又去商店购买了各色各样的全毛绒线, 全毛绒线穿着保暖,也更柔软。 我模仿着书上写的式样自己慢慢地研究, 花了一个星期便大功告成,心花怒放。 毛衣的式样有海马打纹套衫、卡通图案装等,仅白色条纹套衫, 单是织毛衣的一小面就要用上普蓝色、 白色、 淡黄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毛线球,除此之外, 还要计算好每种颜色所占的面积,有些占比大,有些占比小,这些都需要下针前就考虑好, 为了处理好毛衣拼接色的设计, 不仅需要时刻对照原图布置针线, 同时还要将各种颜色规整地拼接起来, 几乎每块就要换一次其它颜色毛线球,颇为繁琐。 织一件毛衣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和细心。
那年,儿子要去参加钢琴比赛,为了让儿子打扮得靓丽一点, 我决定用一个星期为儿子赶制毛衣。 每天下班后,从幼儿园接回儿子,便忙着做饭,吃完饭与儿子一起玩汽车玩具,等儿子9点入睡后,我就马不停蹄地赶时间,一口气织到到凌晨3点许,睡三四个小时,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 紧赶慢赶,三天时间就把前片完工了,接下来打平针,这些相对容易了,一星期大功告成,看着儿子套上毛衣那么精神,比自己穿新毛衣还开心。 能赶上市少年宫参加钢琴表演,再辛苦也值了!
2013年有了孙子后, 我又开始采用更高级的“名牌绿色金羊宝宝绒”,为孙子编织毛衣。翻出三十多年前购买的编制毛衣书, 见花花绿绿,款式新颖,花样多变,便选择了不装拉链和钮扣的款式,如此式样穿着更舒服和安全。 有次,我为孙子编织全澳毛绒线, 用一个小纸篓装着毛线团, 发现小篓里的毛线团不见了,我只好去商店配毛线。营业员笑曰:“你本事真大,毛线也会找不到的。”没想到,春节大扫除,一团毛线从玻璃橱上面滚了下来, 孙子在一边手舞足蹈;一边拍起来手来,囔道:“我的篮球终于找到了,谢谢奶奶! ”哎哟,我的毛线团案子终于破了。
我曾为宝宝编制了“长颈鹿、海豚宝宝、海底风光套衫”等毛衣和背心, 他穿上这些手工编织的毛衣,感觉比任何名牌更美丽,因为这些毛衣里凝聚着我的心血。孙子穿上毛衣去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见之都夸他身上的毛衣真漂亮,孙子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是我奶奶织的,奶奶什么样式都会,奶奶老聪明的,本事最大。 ”

爱心随着针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