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和生活阅历有关。
不动声色地观察: 参与手术的人员手指甲长不长, 刷手的水是不是从手指尖流向肘部, 头发有没有外露。 指甲长的,递上指甲剪,剪掉,磨平,要不然乳胶手套容易戳破;认认真真地洗手,划开受术者皮肤脂肪肌肉,要保持无菌操作;铺上“洞巾”,暴露术野,注意不能横跨无菌层面……这些是我在手术室当巡回护士时的职业要求。
职业养成了习惯,习惯影响着生活。
乘电梯,拔笔套,点楼层;进家门,洗净手,换外衣。我的这些习惯并非始于三年“新冠”。
见人点头问好,能不握手就不握手。这也是我的习惯。
手最忙。 手最脏。
看到有人擤鼻涕后不用手帕不用餐巾纸,双手一搓,完事;从卫生间方便出来不洗手的男生好像多于女生……
哎,这手。
有位合作伙伴L经理, 每次到我们办公室,都要和每个人亲切握手。握手过后, 我们都或找个理由或悄悄地相继离开一会,到洗手间洗手。后来,我知道了,原来他们和我一样, 有着不喜欢和人握手的习惯。呵呵!L经理保持着他的礼节习惯,我和同事坚持着我们的卫生习惯。
一次回家, 在楼道转弯处见一中年男生站着方便,甚至听到了“滔滔黄河之声”!还有两位男生站在楼道口提着大包小包似乎在等他。 倒像是我做了亏心事似的,疾步走进楼道。 电梯门开了,是楼上邻居,点头问好,他出电梯,我侧身。不一会耳边传来:“你好你好……” 和刚出电梯的楼上邻居握手寒暄的不就是刚才那个方便的人吗?
哎,这手。
有女生的爱好不敢恭维, 说话聊天喜欢用自己的手去拍听者的或手臂或肩膀;“你这个头发烫得真好, 波浪好大……”伸手就摸。 但凡遇到过一次后,我就会有思想准备,随时边“嘎三胡”边向后退,随时“保持社交距离”。
阅历培养着习惯,生活改变了习惯。
那次到单位参加组织生活, 遇到如同兄弟般亲的老同事S教授, 他远远地伸出右手。近了,我说,不是现在“保持社交距离”不可以握手了吗? 话音未落,围上来几位老同事。“我要和她握手,她不肯……”S教授有点“委屈”地向同事们打趣告状。“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以一个大大的拥抱献上了我的问候。
网上资料:“一个人只需要在连续的21天内坚持做某个行为,就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这就是“21天法则”。我准备坚持21天,培养新的好习惯,如同经历三年已经培养了我们出门戴口罩、进门就洗手; 用公筷用公勺; 社交“一米线”,不扎堆、不聚集;不乱花钱等等的好习惯。
坚持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