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中学 秦越
在蜿蜒的长江尽头, 有着美丽的崇明岛,在岛上,住着我的奶奶。 小时候,我经常在奶奶家住。 每天早晨,她都会穿戴整齐去照顾她的土地,而我喜欢跟在她左右,在田头玩耍,听她讲她和土地的不解之缘。
奶奶原来是上海市区人,嫁给了世代农民的爷爷。 作为一个从小在市区长大的城里人,不会干农活,她还经常被人嘲笑。 但是,奶奶坚持了下来,她说:“既然到了这里,我就要精彩地活下去! ”
从此, 奶奶就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而脚下的这块土地,见证了奶奶与命运的抗争。 不服输的奶奶铆足了劲儿跟着爷爷学农活。 奶奶经常说:“你看现在,种水稻都是用机器播种收割。 想当年啊,我们人工插秧,既要快,又要齐,还要争先进,每天回到家,腰都挺不直。 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坚持了,就会得到不同凡响的收获。 ”奶奶的“好胜”使她赢得了尊重。 奶奶的努力乐观和坚强执着影响着我。
奶奶有一张珍贵照片。 那是奶奶和爷爷在他们自己造的第一间房子前照的。 房子没有瓦片,屋顶是茅草,天花板是用芦苇编的。 但爷爷奶奶依旧笑得很开心,即使是身后简陋的房屋占据了大部分背景,笑容中发自内心的幸福也非常耀眼,用奶奶的话说,这间茅草顶的房子是他们自力更生的见证。
奶奶还有很多得意的秘诀,比如用纸糊住芦苇天花板,漂亮又干净,这是奶奶的独创,惹得邻居纷纷仿效……
老故事,奶奶反复讲,我也喜欢反复听。 我知道,奶奶因自立而骄傲,因自立而快乐。
“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需自力更生。 ”早已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也成为我们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源泉。
“你爸爸考上了大学,争气懂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要说共产党的好,就看我们家。如今,你爷爷也有了农保,我也拿到了退休工资,还有医保,谁会想到原来的农村贫困户现在过得那么好,农民也翻身了,这要在旧社会是不可能的。 ”“我们村的示范路修好了……”每次回老家,奶奶还是会和我絮絮叨叨,说老故事,也讲新故事,说我们小家的幸福生活,也说中华大家庭的繁荣发展。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