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国际饭店是在我7岁那年。记得有一天我老爸接到一张国际饭店台头的请柬,打开一看吓一跳,原来是和我老爸同村的发小兼师弟把婚礼办在了国际饭店。
那天一早,老妈说:“‘头’一要紧! ”于是就开始请邻居大婶给她用棉白线捻去脸上的汗毛、用刨花水洗了头、梳理了发髻,最后把前几天特地去城隍庙新买的翡翠玉簪插在后脑勺的发髻中;老爸和我一起去了理发店。 三人都各穿了请裁缝师傅到家来新做的料子衣服,脚上都是新皮鞋。 坐等到傍晚,叫了一辆三轮车拉到国际饭店。
那天宴席上我记不得吃了什么,但没吃饱回家吃泡饭一说,一直被老爸老妈说了很久。 他们说这倒不是因为菜肴数量少,实在是大家在如此富丽堂皇的高档饭店里都装文雅不敢放开吃。 而我却是只顾好奇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打蜡地板上滑来滑去地到处玩。
第二次去国际饭店时我已十岁了。曾经是晚清秀才的外公从绍兴乡下第一次来上海,看惯青山绿水的他说到上海就是要看远东第一高楼! 到了国际饭店后,他近看远看了老半天。 听到他一边看一边用了好多词汇来赞叹这幢大楼的雄伟、壮观,但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因抬头数楼层时, 一顶乌毡帽居然掉到了身后,为此,他感慨万千,说了一句我至今还记
得的绍兴话:“噫吁呼!贼高哉,贼高哉! ”
我退休后,每逢节假日,儿子媳妇都会带了我们去全国各地旅游兼度假,入住的都是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 一次,我无意中提到了去国际饭店的经历,他马上就承诺一定要让我在国际饭店住几天,好好地亲身体验一下这座曾经是我心中最高级饭店的设施和服务。
果真,前年国庆节的下午,我和老伴住进了国际饭店712房间。 标房面积虽然不大, 但荸荠颜色的老式家具和有花边的彩瓷老盥洗设备,一下子让我们感到和其他酒店完全不同的风格,使我们这样的老上海更有种亲近感。 客房走廊里静悄悄的,两面墙上整齐地挂着许多镜框,里面装着一套套30年代国际饭店开业初期的盆碟碗刀叉筷子酒杯搁架等银质餐具。 在底楼大堂,我看到了由国务院公布、国家文物局2006年6月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 更让我久久注目的是那个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垂直处的上海城市平面坐标“原点”! 我和老婆忙不迭在底楼的旋转楼梯入口、“原点”基座等特别有意义的地方拍照。
这座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最著名的杰作国际饭店,曾经独领上海最高楼的风骚近50年。 可以这样说, 原来上海所有的房子和市民都只能仰视才能完整地看清整幢国际饭店,而现在,国际饭店已经成为上海高楼中的小弟弟了。 但作为上海乃至全中国上世纪最优秀的建筑之一,不能仅凭高度才体现其价值,因为她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国宝,而且也成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的乐园。 相信邬达克他老人家在天堂也一定会为这幢国际饭店这么久了还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而深感欣慰。

梦圆“国际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