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晓
本报讯 在第35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6月23日下午,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与徐汇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网络时代新型毒品犯罪的新情况”新闻发布会。
会上,通报了2021年徐汇区禁毒工作情况以及检察机关办理毒品案件情况。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联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两起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此外,由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徐汇区禁毒办制作的禁毒微课第一课《健康人生,无毒成长》将于近日首先向徐汇区内广大青少年推广,让禁毒知识为青少年的绿色成长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毒品案件55件68人,其中,贩卖毒品案件居毒品犯罪数量首位,贩毒方式多以零包、少量贩毒为主,利用“网络支付+寄递支付”渠道贩毒的占比近半。据介绍,受国内海洛因、冰毒等常规毒品消费价格大幅攀升、 获取难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 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近日,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蓝胖子”减肥药贩卖毒品案, 被告人张某某在明知其售卖的“TR”(俗称“蓝胖子”)减肥药中含有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品安非拉酮,且此成分系毒品的情况下,仍通过朋友圈发布该减肥药广告, 向多人售卖。目前,被告人张某某已被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这也是本市售卖含有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品的进口药品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
在另一起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 马某某为贩卖牟利和自行吸食, 多次从境外购买含有麦司卡林成分的绿色粉末(俗称“圣佩德罗”)、含有二甲基色胺成分的褐色液体(俗称“死藤水”)以及含有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成分的褐色晶体(俗称“青蛙毒素”),并为逃避我国海关检查,以虚假品名报关,从境外邮寄入境。随后马某某通过聊天平台组建群聊,宣称自己是心理治疗师,多次组织人员在活动中服用由圣佩德罗或死藤水配制的饮品, 告知参与者该饮品可以治疗精神疾病, 每人每次收取人民币1500元至3500元不等的费用。 最终判决马某某的行为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马某某无期徒刑, 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五万元。

注意! 这类“减肥药”可能含有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