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 我结束了在居委会支援疫情防控的日子,回归本职工作岗位。
从今年3月末到5月底,先后待过三个居委,做过“小蓝”,也做过“大白”,抗原检测,核酸扫码,搬运物资,买药配药……总而言之,有啥干啥。
第一次配药是4月初,居民们足不出户, 我和居委干部一起去医院为居民配药。
在门诊室外等待的时候,同来的居委干部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这两个月,我去过徐中心、中山、华山、瑞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区区之间不能相通,路上,警察同志偶尔也会上来盘问,但只要我举起厚厚的病历本,出示通行证和核酸检测报告,就放行无阻。
在为居民配药的过程中,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状况”。我深深感到,疫情期间,各级医院都对社区志愿者给予了最大的便利,医生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耐心和帮助。配药时,代替病人坐在医生面前的我们面对医生的询问,常常因为不了解病人的具体病情而一脸茫然。医生耐心指导我们打电话回去问居委干部或者患者本人,等着我们问清楚了再开药。
所以每次去配药,我尽量多问一点患者的病情,好节约一点医生的时间,毕竟,他们是疫情期间最忙的人。
有些居民的药要在特定的医院才能配到,居民已经断药,要得紧急,曾经在医疗系统工作过,下沉到社区支援的领导主动帮我们联系医生,居民志愿者开车风驰电掣送我去医院。
去得最多的,还是街道社区医院。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感染风险,也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配药需求,社区医院只面向志愿者开放。
开始配药的时候, 我们都没有经验。去晚了,没有名额了,大家个个焦虑不安,围着医院不肯离开,对着医生各种央求。
其实,社区医院已经为志愿者开了许多方便之门。 有时候配完药出来,天都黑了,医生还在忙碌。 很多医生是在社区做完核酸采样后,又坐到办公桌前为居民开药。 社区志愿者往往都拿着几十张医保卡,一个志愿者配好药离开了,下一个拿着几十张医保卡的志愿者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了医生面前……
虽然排队辛苦, 可等到拿好了药,坐在居委书记开来接我们的宝蓝色电动小三轮后面,沐浴着初夏的习习凉风,看着身边的一大包沉甸甸的药品(这些药品拿回居委,往往会在半天不到的时间里分发一空),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坐在装满稻谷的拖拉机上,内心充满着丰收喜悦的农民伯伯。
5月30日, 是我最后一次去社区医院为居民配药。
在居委的最后一天,收到了金色向日葵和香槟色玫瑰的美丽花束, 居委书记、主任对我和我同事说,谢谢你们! 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在这场难以忘却的疫情中, 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其实很有限。但幸好,这场战“疫”,很多很多的人,都在做事情,医生、警察、社区干部、还有社区居民……也幸好,这场战“疫”,我也没有缺席。

配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