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早上,老麦咖啡馆宣布复店

老麦向顾客介绍自己的手绘本

老麦与他的咖啡馆
文/ 严山山 图/资料
6月1日, 老麦咖啡馆成为武康路第一家恢复营业的咖啡馆, 并卖出了武康路的第一杯咖啡。 从3月下旬到6月5日,笔者在70多天的时间里,记录了这家咖啡馆复店的前前后后,以及咖啡馆主理人老麦先生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结缘武康大楼
5月31日晚上11点38分,距离6月1日的凌晨还不到半小时,老麦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 这位文艺老青年,在此前居家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坐在距离武康大楼几十公里外的家中,一直在翻译一本名为《骑行一年》(ONE YEAR ON A BIKE)的书。
其实早在去年,老麦就很想把这本书翻译出来,推荐给出版社出版。
此书图文并茂,尤其是摄影,非常出色,是欣赏而不可得的生活方式,通过翻译,我肯定能在书中将作者骑行世界遨游一遍,无疑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老麦用的是一台非常老旧的小型HP电脑, 差不多有15年的历史,年龄甚至超过他所有咖啡馆和理发馆经营时间总长,而他的上一部《老麦咖啡馆》就是用这台电脑写的。 据说,这台电脑的好处是打字键比较大,携带起来也方便。 老麦说的后者优点有待考证,而我个人喜欢的是15英寸屏幕的笔记本电脑,因为看起来够大。
据说,是作家惜珍老师极力推荐老麦在武康大楼开了这家咖啡馆。 就这样, 老麦和武康大楼结了缘,和武康路结了缘,城中的文艺青年也喜欢去那里。
活出精彩一甲子
此前的3月里,老麦经营的两家咖啡馆都面临营业额直线下降的问题。 而在此前,武康大楼生意一直很好,周末经常会满座。
我自己其实是三不主义“不吃咖啡,不吃奶茶,不吃甜食”。 在3月15日,为了采访,我去了武康大楼的老麦咖啡馆。 那天,咖啡馆还是有客人进进出出,一位从香港来的女生在店里点了咖啡,然后让店员帮她拍摄,两位情侣带了冰激凌在店里品尝,还有一家几口人坐在一个区域, 与之前所不同的是,所有客人进店要扫码,戴口罩。
老麦的太太那天告诉我, 胶州路只能外卖,武康大楼提供蛋糕、咖啡与简餐。“对于一个咖啡馆来说,想通过外卖很难提高营业额, 杯水车薪。”她估计疫情过后,武康大楼还是能恢复正常,期待疫情早日过去。
5月13日,老麦的太太告诉我:“武康路现在还关着,还没有收到可以恢复营业的通知,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武康大楼再现昔日辉煌。 ”
5月22日, 居家两个月之后,老麦第一次走出了小区。他告诉我:“拿到出门卡,出了趟门,到前滩太古里走了走。翻译还在进行之中。”
5月23日,老麦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在美篇当中,老麦写道:我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过,也在不同的国家“常驻”或者工作,前后长达数年。 我贪婪地享受着人生,不断地在热爱的一切中来回跳转。我摄影、旅行、写诗、手绘,书法、淘老货、室内设计、拉琴,唱歌、表演哑剧、写小说、开老麦咖啡馆、老麦杂货铺、老麦理发馆……因为,我知道,每一天都是那么宝贵,我们只拥有来之不易的一次人生!
作家惜珍老师在朋友圈留言说,“生活着, 而不是活着。 老麦借此活出一个甲子的精彩人生。 ”
此地“欢迎拍照”
6月1日早上,老麦在朋友圈兴奋地宣布老麦咖啡馆和老麦理发馆都复店了,他卖出了武康路的第一杯咖啡,但咖啡馆目前只能打包外卖。
其实,在武康路以及武康大楼周边有很多咖啡馆,包括星巴克、M Stand这些强劲的对手。 但是,老麦咖啡馆是第一家恢复营业的。 这也是在6月1日开业第一天,老麦咖啡馆异常火爆的原因。 其它各家,后面几天陆陆续续开张。
有眼力好的女生告诉我,站在老麦咖啡馆门口,她可以看到马路对面星巴克窗户里闪动的人影,还可以看到另一条马路对面的 M Stand门口的潮流男女们脸上的笑容。 我曾试图去解释武康路的这些咖啡馆有什么差异,但后来发现,答案留给那些顾客自己用一杯杯的咖啡去比较更好。
6月1日这天, 老麦还参加了携程的一个直播活动,名曰“上海重游计划”。 列了武康大楼、安福路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三处文艺青年最喜欢的去处, 武康大楼和老麦咖啡馆是其中的第一站打卡点。
老麦在胶州路的咖啡馆有个小院落,可以放上几张外摆位,这对一些文艺青年是很有诱惑力的。 不过遗憾的是, 前几天有人刚坐了几个小时, 就被社区大妈叫停了。 老麦对此表示理解。
6月5日早上, 老麦翻出了前几天复店时拍摄的个人摄影作品。他告诉我:“《骑行一年》已经翻译了100页(共368页)。 准备安顿好几家店后继续翻译, 并且准备在武康路店专门辟出一个角落,旁边放块小牌子,上面写上几个字:老麦在此翻译,欢迎拍照。 ”
老麦自制的手绘本, 他准备继续做下去,因为比较受客人的欢迎,有一定销量。 我个人一直觉得,手绘本应该颇得一些文艺青年的欢心吧, 不过也看到有我熟悉的中年文化大叔在老麦朋友圈下留言“我也买几本,签名版”。
老麦告诉我,他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很多, 包括过期物料的处理,供应商的生产周期,员工的工资、房租。 为了这些问题,他也曾经头疼过,一度中断了兴趣使然的翻译。
“屏牢! ”就是他此刻心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