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芒种节气,上午9点,位于星联科技园的美利肯亚太区总部,员工全部陆续返岗,通过入口处的“数字哨兵”核验后有序进入楼宇。 检测设备重启、流水线“动”起来,时隔2个月,企业的大设备室和实验室复苏启用。
位于虹梅路上的星联科技园,外资企业占到33%, 总部研发企业占比近20%。自6月1日本市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以来,21家企业全部复工,1500多名员工加入返岗队伍。
这只是一个缩影。 放眼上海,以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企业为主的关港工业园区, 截至目前,95家企业中已经有90家企业复工复产,1600 名员工中已有近1400名员工返岗; 以信息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天华信息科技园也迎来大批返岗员工……各大园区在持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的基础上, 正迎来一批批企业、员工复工复产,如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已经重启。
研发工作正在“苏醒”
开工首日,美利肯亚太研发中心当天开展的主要工作, 是进行项目样品的测试,以及内部研发项目的实验工作。 操作台前,记者看到,一名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原料称量和配方调配,用于新化合物合成的实验。
研发工作正在复苏。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企业的营销从未停滞。“销售数据、利润情况有影响但不是很大。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增速放缓,但是企业的经营、运输一直处于“动”着的状态。
同一个园区内,主要负责商务和技术研发的瓦克化学中国区总部,疫情期间公司同样能正常进行基本的运营。 5月18日,瓦克还正式完成对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60%的股份收购。合资公司将为中国及亚太市场提供高品质有机功能性硅烷特种产品。
“这两天开展的项目非常多,有近200个,实验室24小时赶工。 ”上海派森诺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嫦娥告诉记者,公司主要提供精准医学临床应用及科研服务。 自3月以来,无论是位于徐汇区关港工业园区的总部还是位于青浦区的核酸检测基地,一直有同事坚守岗位。
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复工复产, 也要持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上海星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孙薇告诉记者, 除了配备“数字哨兵”“逢进必检”,星联科技园、还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细分设置了五类,分区分类管理,不同区域对应不同功能。譬如,绿区是员工正常工作管控区, 所有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蓝区为入园入楼检查缓冲区; 橙区为快递物资静置缓冲区;黄区为疫情防控临时观察区;红区为疫情临时突发隔离区。
在关港工业园区, 所有入园入楼人员(包括车辆内随车人员), 主动配合现场管控人员使用“数字哨兵”检查,查验结果需符合通过要求, 并规范佩戴口罩, 方可进入。 8点不到,园区复工人员接踵而来,由于提前准备充分,加上“数字哨兵”的信息快速精准核查,当天复工入园秩序井然。
(综合自:《文汇报》 作者:王宛艺)

研发工作“复苏”
各大园区复工复产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