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装卸蔬菜

装满运载爱心蔬菜与食品的卡车

云南勐海县工商联的工作人员举起横幅

工作人员忙碌地装运蔬菜
筅 文/ 记者 姚丽敏 图/资料
“云南勐海县委副书记特地给我打来了电话,勐海县政府和全县人民没有忘记我们曾经的帮助,他们都想着徐汇。 ”在电话的那头,“上海阿爸”张志勇的声音很激动,甚至有一些哽咽。
从“一人帮”到“众人帮”
勐海县曾是滇西连片特困县之一,存在素质型贫困凸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同时,勐海县也是张志勇云南公益扶贫之路的起点。
2002年, 经济殷实的张志勇携带4万元旅费去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旅行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嘎然而止。 在勐海,面对赤足的孩子、闪躲的眼神等,张志勇被一幕幕触目惊心的贫困所震撼, 之后他随即放弃旅行,走访了勐海县、德宏州、红河州等地。 每到一处,他就将旅行款分发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没过几天旅费就渐渐散尽。 从此,张志勇一头扎进了在云南帮困助学的公益事业,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
刚开始的几年里, 张志勇靠着自驾、骑摩托、步行等方式,凭借一己之力, 走遍了红河州和勐海等地偏远山区的贫困学校, 将个人积蓄和工资用来购买衣物、 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分发给贫困山区孩子。在这期间,他记不清也没记过,究竟走访过多少家庭、帮助过多少学生。
张志勇独行侠的公益善举,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褒赞。2012年, 他的事迹在经社会媒体报道后,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慕名找上了门,希望和张志勇携手帮助云南的贫困学生。 2014年6月,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通过这个爱心平台,张志勇逐步实现了从“一人帮”到“众人帮”的转变。 近年来,张志勇的扶贫公益事业还不断增加着新内容。他率领世界500强企业志愿者同赴云南贫困地区学校开设“科学小课堂”,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梦想和智慧。这种励志寓教的方式为扶贫助学注入了新活力,深受当地学校老师们和孩子们的欢迎。
倡议书变为全州总动员
在这些年里, 张志勇一直穿梭于云南和上海之间, 在云南的时间有时甚至比留在上海的时间还要长。今年3月上海的疫情日益严峻,张志勇还远在云南落实今年的扶助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走访。
“张志勇当时听说上海有疫情就急着想要回去,我们都劝他不要走,毕竟我们这里比较安全,可是他不听劝。 ”勐海县委副书记曹辉说,勐海县的人民几乎都认识张志勇,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舍不得他去冒险,“勐海县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而其中就有张志勇的功劳,同时也离不开徐汇区志愿者们的关心和帮助。 ”
曹辉告诉记者,多年来,勐海县持续得到徐汇区的关心和帮助,真心实意的付出和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他们一直铭记于心。 当前,上海市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千里之外的疫情始终牵动着勐海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他们决定用行动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
3月28日,一封《倡议书》发表在了勐海县的官方新闻客户端上,勐海县文明办、红十字会、团委、妇联、工商联共同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力尽所能,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一起加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来,为远在上海的亲人们献上一份爱心, 送去一份温暖。愿沪滇情谊根深叶茂,永续传承。
不是“我来了”,也不是“加油上海”,而是“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 仅一天的时间, 倡议书的浏览量就突破了三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了捐助上海的队伍中来。 勐海县发出的倡议,最后成为了西双版纳州的全州总动员。 曹辉表示:“家人有难,我们也应该尽一份力量, 尽我们的所能,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
从上海到勐海,二十余年长长的帮扶路,张志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积攒下了绵绵的沪滇情。 据悉,目前30吨左右的冬瓜、南瓜、玉米、土豆、黄瓜、卷心菜等蔬菜以及干笋、木耳干、大米等食品已经装车完毕,并会由中国邮政送往上海。